東漢王充(27-約97)的《論衡》,不僅是中國思想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對《論衡》及其作者王充的研究,歷來受到海內外學界的高度重視。本書以文獻學、考據學等傳統(tǒng)研究方法與闡釋學、比較文化學、接受理論、原始思維理論等現代研究方法相結合,在《論衡》研究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以實事求是的新說取代了長期
本書為揚雄研究?,刊載研究楊雄生平、思想、著述、影響,以及楊雄文化的精髓及其現代價值等內容的論文。
漢初賢才賈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丘
謝無量著,據一九二四年中華書局刊本影印。全書分兩編共五章,*編序論,有王充略傳、王充學術之淵源、著作旨趣兩章;第二編本論,有形而上學(自然論、命論、感應論、禍福論、死與鬼、妖祥、卜筮),倫理學(性善論、道德與時勢、儒生與文吏、成功與善心、人格標準論),評論哲學(對物理、文學、歷史、禮俗之評論)三章。
漢董仲舒撰。其書發(fā)揮《春秋》之旨多主《公羊》,而往往及陰陽五行。今觀其文,雖未必全出仲舒,然中多根極理要之言,非后人所能依托也。是書宋代已有四本,多寡不同。至樓鑰所校,乃為定本。鑰本原闕三篇,明人重刻,又闕,其余訛脫,不可勝舉。蓋海內藏書之家,不見完本三四百年于茲矣。今以《永樂大典》所存樓鑰本詳校其異,于他本者凡補一千
20世紀中后期,音義關系任意性的觀念流行,認為音義關系任意性是唯物主義,理據性是唯心主義。因此,一些學者將聲訓現象不加分析地看作“唯心主義”,以《白虎通》為代表的漢代聲訓遭到了*所未有的批判。本書深入分析《白虎通》義理聲訓的性質、歷史背景、來源,及其反應的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問題,目的有二:一是對聲訓映射出的語言理論進行
本書內容涉及董仲舒研究會、董仲舒的地位與影響、董子經學、董子天道觀、董學研究史、儒學史問題研究、儒學創(chuàng)新研究。
本書內容包括:董子人性說與道德學、董子政治思想與政治哲學、董子法律學、董學與孔孟、董子與文藝、儒學基本問題研究、儒學史問題研究、儒學創(chuàng)新研究等。
《淮南子全鑒(珍藏版)》語言如行云流水,文章富于變化,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很多神話傳說:開天辟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頗有趣味。中國許多傳統(tǒng)神話故事均是因此書而得以流傳,也因此,它成為了研究中國古代神話的寶典。本書以全新的解讀方式,以大量的歷史典故豐富哲學思想;語言精練、通俗易懂,
《春秋繁露》為漢董仲舒所撰,董仲舒,著名的《春秋》公羊學大家、思想家、哲學家,西漢新儒學的奠基者,被班固稱為漢代儒者宗,在中國儒學發(fā)展史及思想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春秋繁露》一書系后人匯編而成,其中還編入了一些他人文章,所以內容、體例及編排等方面有些雜亂,但其書內容思想主旨一致,反映著董仲舒天人關系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