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叢書”選取了宋明及清初諸位大儒簡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凡8部,一一擇取精善底本排印,并冠以名家導讀,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套簡明扼要而又徵實可靠的理學入門經典讀本。清顏元號習齋,少時好陸王書,轉而篤信程朱之學,最終又回歸周孔,提倡恢復“周孔之學”。在學術上,和學生李塨一起,倡導一種注重實學、強調“習行”“習動”、反對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著名學者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原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間,梁啟超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成書后共分十六講。該書內容敘述明清以降中國學術之演變,經緯交織、層次繁復,分別以問題敘史、人物(學派)敘史、學科敘史,構成社會思潮史、學派史與學科史三大板塊。
本書主要收錄了傅青主的成長經歷和奇聞逸事等。主要內容包括:曠世奇才無所不通;懸壺濟世泛愛眾生;詩書文畫學海頗深等。
本書對于黃宗羲的內圣學思想做分析與評介,主要內容涉及于黃宗羲哲學義理,特別是心性理氣及本體工夫思想、其對儒佛之辨的評判、其師承與同門間的關系等方面,做一詮釋與說明,以見明清之際的學術轉移,如何從理學到心學,再到氣學的過渡。作者的研究成果非人云亦云,對于前人的思想,有承繼處,有反對處,如對錢穆先生判黃宗羲晚年有重大轉向之
該書對晚清關中理學巨擘賀瑞麟的思想進行了梳理和研究。賀瑞麟師從清代關學大儒李元春,他與山西芮城薛于瑛、陜西朝邑楊樹椿并稱“關中三學正”。他畢生尊崇程朱理學。主張性與天道相統(tǒng)一,返本復性是根本。通過格致實功,窮究人倫事物之理。他批判程朱之外的其他一切學術,目的是為了正本清源。他的經世致用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力倡重建社會秩序。
本書是國內外學術界*次將清代常州學術文化做系統(tǒng)研究和論述的專著,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清代常州學術文化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晚清近代現(xiàn)代中國學術文化的影響。這些成就對后世影響巨大,不僅對近代的龔自珍、魏源、譚獻、況周頤、康有為以及現(xiàn)代學術史上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學者影響深刻,對今天的學術思想亦有啟迪。
本書從天人回環(huán)的終極視野,把握船山思想體系的根本樞機,該視野包含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天道作為終極的發(fā)生境域、人性作為意向的自我伸展、人文作為自由的運作空間。天道、人性、人文三者交涵互攝,以三位一體的方式共筑船山思想的整體,力圖揭示船山思想的淵源、內涵及其特點。
讀《資治通鑒》可看歷史成敗、王朝興衰,懂《讀通鑒論》可推近代中國之變化。本書的作者對《讀通鑒論》進行評述,從德論、天下財富論、民本論、法論等各個方面出發(fā),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總結歷史經驗,分析了王夫之著作中有關古代成敗興亡、盛衰得失、思想道德、法治思想、民本思想等各個領域的內容,有理有據(jù),分析深刻。同時,以相對較為通俗
《圖說王船山(中英文版)》一書以繪本的獨特形式用中英文雙語介紹王船山的生平。作者朱迪光將王船山的生平整理為雁峰降圣、折弓向學、嚴父傳經、尊黃復國、圣威懾酋、傳經卻盜、鑒古論今、船山勝佛、正學開新、全歸大羅十則故事,豐富而立體,結合時代背景,多角度地展現(xiàn)了王
本書是研究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的學術專著。本書敘述了船山學是由王夫之本人所闡釋和建構起來的學術思想體系及其后人對船山思想和精神研究成果的總和,論述了船山學在哲學、倫理、道德、經濟、政治、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呈現(xiàn),探討了船山精神的本質,分析了其中蘊含的人本主義精神、公義為上的愛國主義精神、民為國本的民本主義精神、革故鼎新的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