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設計(第2版)(微課版)》是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實踐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它不僅教學生掌握辦公軟件的使用,還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基于計算機的設計能力。書中涵蓋了平面設計、Animate動畫、音頻視頻編輯和微課設計,多角度、多維度地豐富學生的計算機實踐學習內容。全書共分為7章,內容分別為文字
本書包括美育的目的與影響、設計的美學實踐、設計的作用、設計要素、生活中的美學,中西方傳統美學思想與設計、東方美學淵源、中國民間藝術現代設計與實踐等內容。本書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探討設計美學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如數字化、可持續(xù)性等方向的影響,闡述美學的發(fā)展趨勢及未來展望。并將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探討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和
本教材分為五個章節(jié),分別對繪畫、雕塑、建筑、現代設計和攝影幾個主要的視覺藝術門類進行介紹,闡述了不同藝術門類的審美特征,并對中外優(yōu)秀代表作品進行賞評。目前,大量已有的藝術欣賞類書籍較多關注傳統美術門類(如傳統中國畫、油畫等),而藝術設計作為新興學科,其重要的作用和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在本書的編撰中對建筑
本教材包括構成的概念,構成的形式美法則的基本內容;還包括以下個項目的具體內容:平面構成的構成要素及構成訓練、平面構成的組織形式、色彩構成基本原理、色彩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立體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綜合運用。本書包括平面構成基本原理及案例、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色彩構成基本原理以及形式應用、案例講解;立體構成常用材
8大中國傳統色歸納、48種具體顏色介紹、80張應用照片解說、100多句古詩詞關聯分享、140多種顏色配色方案、190多個相近色值學習、近600張精美插圖呈現,同時提供具體的RGB與CMYK數值,讓你對色彩的參數值、意象物、含義來源、文化象征和實際應用等,都有深度了解,并通過4大行業(yè)配色實戰(zhàn)、32個具體案例應用,讓你成為
本教材由作者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多年本科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擴展而成。此書從設計與藝術的異同切入,說明兩者的區(qū)別和特質,既體現設計學科的特點,又涵蓋美學學科的基本內容,強調設計美學的社會文化性、功利性和專業(yè)性,研究方法涉及哲學、美學、符號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較為全面地論述了設計美學的產生、發(fā)展和審美
本書是盧卡奇關于美學和文藝學的集大成之作。書中以日常生活作為美學的本體論基礎,從馬克思主義反映論、實踐論和生存論的視角對審美和藝術做了系統的考察,成為國外闡釋性美學的一種范本。書中堅持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對藝術和審美的起源、審美的目標和結構本質、藝術創(chuàng)作和接受的心理學及美學原理以及藝術的社會效應做了獨到的剖析,并且指
本書是貝倫森寫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系列叢書,包含《威尼斯畫家》《佛羅倫薩畫家》《意大利中部畫家》《意大利北部畫家》,原為4本,1930年由牛津大學的克拉倫登出版社把這部書匯編成完整的一部出版,取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后由費頓在1952年重新出版,在數周內售出60,000冊,立刻成為這一領域最權威,
本書旨在從多維度視角出發(fā)研究藝術設計的相關理論內容。開篇介紹了藝術設計相關基礎內容和國內外藝術設計的歷史發(fā)展情況,從內涵、特點到設計思維都進行了概述,讓讀者對藝術設計基礎知識以及發(fā)展歷程有清晰了解。其次,從造型與材料、心理與文化和美學與藝術多個層面對藝術設計理論基礎進行簡要介紹,為后續(xù)論述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內容打下基礎。最后
《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由宋彬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