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講解樹葉分類、結構和作用的植物科普啟蒙繪本。夏去秋來,植物神奇的生命周期還在繼續(xù)——這個時候白天變得越來越短,天氣也多了一些涼意。樹葉漸漸開始由夏天充滿生機的綠色變成黃色,并慢慢飄落。走在路上,你會發(fā)現不同形狀的落葉,它們有的像扇子,有的像一顆愛心,還有的尖尖的像一根針。它們像人一樣,身體里有獨特的脈絡,能夠
全書共分12章,分別對森林干擾生態(tài)研究現狀、研究方法,主要類型干擾發(fā)生及森林對其響應的過程,干擾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以及干擾與森林可持續(xù)經營管理等進行了論述。該書屬于“中國百科學術名著”系列叢書之一,該系列圖書是全面、系統地向世界推介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典和前沿學術成果的重要匯集。本書作者朱教君教授及劉世榮教授長期
本書以荒漠綠洲農田防護林對田間水鹽影響及更新改造為名,研究不同結構農田防護林對田間小間小氣候、土壤蒸發(fā)和作物蒸騰的影響,測定防護林蒸騰耗水量,研究防護林根系吸水的水分來源及對田間土壤水鹽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兼顧鹽漬化防治和經濟效益提升,合理選擇防護樹種,搭配經濟植物,改進配置與更新方式,研發(fā)具有節(jié)水減鹽功效、脅地效應低的
通過對紅樹林分布的河 口、潟湖等濕地植物資源的 野外調查,記錄到海南島紅 樹林伴生植物183種2亞種1 變種,隸屬于66科172屬。 本書對該類群植物形態(tài)特征 、產地、分布、生境以及用 途等進行了介紹,并配有植 物照片。為了方便查閱,植 物排序為:蕨類植物按秦仁 昌(1978)系統、被子植 物按哈
本書是以2021-2023年青島市古樹名木普查的數據為基礎進行編纂的,主要包括2022年全省認定的首批一級保護古樹名木86株和2023年全市認定的首批二級保護古樹291株。本書主要涉及樹齡鑒定問題。
本書詳細闡述了三江源及其黃河源園區(qū)、長江源園區(qū)、瀾滄江源園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典型生態(tài)系統(水資源、冰凍圈、草地植被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并基于未來溫室氣體不同排放情景下氣候變化趨勢,預估了典型生態(tài)系統未來可能變化趨勢等,結合三江源區(qū)生態(tài)戰(zhàn)略定位和發(fā)展規(guī)劃等,提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對策建議。
本書通過對一代代治林人的真實生動的回憶和描寫,較為深入地敘述了“林長制”的緣起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全國林長制改革試點于安徽,安徽林長制改革起源于旌德。書稿引用大量政策文件、歷史資料,采用當事人口述、田野考察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揭示林業(yè)改革在安徽產生的原因。書稿既是對安徽省林長制發(fā)展歷程的總結,也是對安徽省林長制改革成果
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粵西中部邊陲,地處南嶺山脈西段南麓,坐落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河兒口鎮(zhèn)境內,地處北回歸線上,發(fā)育有完整的低山地貌,保存著完整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森林生態(tài)系統,是近代東亞亞熱帶動植物的發(fā)源地之一,是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同緯度地區(qū)的寶貴自然遺產。該書通過“北回歸線上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作為“綠美廣東”生態(tài)建設示范點,擁有豐富的森林、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地質遺跡等自然資源。本書是以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護林員們的巡護工作為主線,詳細介紹了地質公園內自然與人文資源。以生動的文字結合精美手繪圖的形式,闡述了護林員的工作日常、需要掌握的技能、開展巡護工作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措
古樹名木可以代表一定時期的文化傳承,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害生物對古樹名木影響較大,嚴重威脅其生長。本書以保護古樹名木為核心,以減輕災害損失為目標,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包括病害、蟲害、有害植物在內的有害生物,分別從各有害生物的分類地位、形態(tài)特征、危害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等方面展開,并對防治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