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研究
本書共分四部分,內容包括:董仲舒春秋公羊學研究、董仲舒陰陽五行學研究、董仲舒哲學與宗教學思想研究、董仲舒哲學思想研究等。
本書分“兩漢思想與信仰”“西學新解”“儒學承傳”“道家流變”“佛學法脈”五部分,收錄了《漢代大一統(tǒng)政治歷史的理論建構》《宗教現(xiàn)象的自主性:宗教現(xiàn)象學與化約主義的辯難及其反思》《論元代四書學的學術成就》《玄思的魅與惑——王弼玄學再探討》《中國禪學史上的“坐禪”觀念——以六到九世紀禪史案例為中心》等文章。
熊鐵基所著的《漢代學術史論》研討了漢代學術史的一些主要問題,對學術載體的演變、學術史的主要內容、學術的發(fā)展及其特點、規(guī)律,以及漢代學術的歷史地位等,都做了較為詳盡的論述,揭示了中國學術史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關于漢代學術思想的趨同和整合、新儒家和新道家的形成、漢人對先秦典籍的改造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家之言。對
《王充經(jīng)學思想研究》由吳從祥著,本書以王充經(jīng)學思想為切入點,以此透視漢代經(jīng)學思潮發(fā)展的軌跡與規(guī)律,加深對漢代社會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的認識與理解。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1)將文獻考辨與量化統(tǒng)計相結合,梳理出《論衡》中引用《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稱經(jīng)、化經(jīng)等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分析王充的
“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萃,感悟華夏千年智慧結晶。”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鑒賞辭典系列作為該社的品牌圖書,長期以來都在國內該類出版物中占據(jù)領先地位,該系列圖書出版至今累積銷售近千萬冊,不僅是當代中國銷量最大,云集名家最多的文學鑒賞工具書,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也是陶冶性情修養(yǎng)身心的典范之作。史無前例的精妙解析,集中展現(xiàn)了文
在中國古代,經(jīng)學曾發(fā)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是已經(jīng)走出經(jīng)學時代的我們很難理解的事情。而《春秋》在經(jīng)學中更是居于核心的地位,它向來被看成孔子微言大義的寄托。中國文化自古就重視歷史經(jīng)驗的記錄和總結,生當春秋末世的孔子自覺承擔起了這樣的責任。但在過去,修史一直是政府的事,孔子以匹夫而修史實屬僭越。所以孔子要說:“知我者以
《文學視野中的淮南子研究》立足于文學視野,采取以文本資料為根據(jù)、現(xiàn)代理論為參照的研究方法,對《淮南子》中與文學相關的命題、范疇及論說所蘊含的文藝理念進行闡釋,分析了《淮南子》中的幾個重要文學意象,辨析了《淮南子》中不同的文體特征,揭示了《淮南子》所具有的文學特質!段膶W視野中的淮南子研究》分上下兩編,上編兩章,主要是對
《國學經(jīng)典:淮南子》一書,是由淮南王劉安和他的賓客門人共同撰著的,問世于西漢前期。《國學經(jīng)典:淮南子》是一部奇書,保存了先秦和當時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雜書,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等各個派別的思想,試圖在一部書里納入對許多問題的思考和論說。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于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yǎng)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家養(yǎng)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歷算等學科的發(fā)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