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由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組織編撰,是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果文庫中的一本,精選了2022年首屆桂子山政治哲學論壇的會議論文22篇,按照治理現代化與政治哲學、治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博士生論壇等主題匯編而成。各位作者圍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哲學理據主題,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社會正義、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中華文化根脈
《中國治理評論》是由三亞學院與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編的專業(yè)性學術連續(xù)出版物,強調全球視野和中國關懷,倡導問題意識,鼓勵學術對話,旨在為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和專業(yè)論壇。本書稿包含“名家訪談”“特稿”“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鄉(xiāng)村治理”“治理理論與實踐”五個板塊。本期中所編發(fā)的文章,
本書以并聯審批為切口研究政府部門間合作問題,依據整體性治理、無縫隙政府、協(xié)同學等理論,提出了基于目標和行動維度的分析框架作為回答并聯審批如何促進政府部門間合作的研究路徑。本書認為:第一,政府部門間合作困境的生成邏輯包括生成機理和深層誘因兩個層面;第二,并聯審批促進了政府部門間合作,但其有效性與有限性并存;第三,基于目標
本書將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黑龍江中上游旅俄華僑華人作為研究對象,清晰明確地研究了十月革命以前、蘇聯時期、俄羅斯時期這三個時間段中國旅俄華僑的生活情況。全書注重以史為線,突出了邏輯維度考量,講述史實故事的同時,融入學術觀點表達,既肯定學界前輩的研究成果,但更追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本書區(qū)別于以往的研究著述,在史料的搜集整理、深
本書以中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為觀察對象,力圖系統(tǒng)回答中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徑,按照“理論邏輯—實踐經驗—制度安排—政策設計”的思路展開研究,涉及中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及其制度化的概念、特征和理論基礎,中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發(fā)展歷程、推廣類型及初步成效,基于規(guī)范、系統(tǒng)、穩(wěn)定、有序、持續(xù)五項原則所形成的制度化構想,明確黨組織為基層協(xié)商民
自19世紀80年代首批中國人到達到薩摩亞至今,華人華僑在薩奮斗的歷史已逾130年,其公共形象和社會地位發(fā)生了巨大變化。1949年前,赴薩華人的主要身份是契約勞工,被看作“付費奴隸”和“廉價商品”,工作環(huán)境艱苦惡劣,社會地位低下。1949~1975年間,在薩華人華僑主體是此前在薩勞工,并已獲得薩籍身份,在薩多個領域進行自
本書為“新時代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叢書”中的一本書。面對各類公共突發(fā)事件,如何實現各方協(xié)同合作,共同防控、處置和應對,是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書堅持以目標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從分析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中“非協(xié)同現象”出發(fā),運用當前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前沿理論--協(xié)同治理理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鶎又卫淼年P鍵主體力量則是基層干部,提高基層治理成效關鍵在人,關鍵在提高基層干部的治理能力。提高基層干部的治理能力,既是新時代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助推基層治理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鑒于此,很有必要就如何提高基層干部的治理能力做好基礎性
本書關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時間維度,探究的核心問題是:在公共政策領域,時間是個什么樣的因素?時間與公共政策制定存在何種內在關系?揭示時間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關系,能夠為深入理解公共政策制定帶來哪些理論啟示與實踐意義?本書在理論分析框架內運用文獻法與案例法來論證時間的三個分析維度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關聯與影響,包括時間觀念與公共政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政府,一方面受四十多年改革開放與經濟騰飛的驅動,必須通過自我變革尋求與之匹配的治理體制,另一方面社會變遷進程中自下而上的多元訴求也將其推向一個須有效回應且須不斷采取創(chuàng)新模式的治理場景之中。本書基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鄭州、沈陽、西寧、無錫、揚州等十大城市實證調查,深挖國內各地的創(chuàng)新治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