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設立了“法學專論”、“外國法評譯”、“法學隨筆”三個欄目,精選了近20篇各具特色的,代表了法學各領域前沿觀點的優(yōu)秀論著,其中有的文章提出了中國目前法制領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有的文章使得論壇聲音多樣化,值得廣大法學理論研究者一讀。
《法學研究》自1978年試刊、l979年正式復刊至今,已經出版了三十周年。這個三十年,在共和國的歷史、尤其是在共和國的法制建設以及法學研究的學術史上,其重要不言而喻。在某種意義上,《法學研究》三十年來刊發(fā)的文章見證了共和國法治的進步史,反映著共和國法學的發(fā)達史。在某種意義上,《法學研究》三十年來刊發(fā)的文章就像是一部剛剛
《法苑擷英》,即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建所50周年學術論文集。本書分上下卷,匯集了法學所老中青三代學人的118篇代表作、學術簡歷以及照片,反映了法學所薪火相傳的學術歷程和延綿伸展的奮進歷史,供法學界的讀者朋友們參考。
坊間有關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教材已不下幾十種,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再續(xù)寫一本?這種困惑和自醒一直伴隨著本教材編寫的全過程。在現(xiàn)代學科分化愈發(fā)細致,在西方法學話語系統(tǒng)和學科標準早已成為“普世”性工具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這種話語系統(tǒng)和按照這種標準盡可能準確、簡捷地描繪出屬于我們民族自己的原汁原味的法律思想,這是筆者從教以來一直思考
《邏輯的訓誡:立法與司法的準則》著重闡述立法與司法的邏輯基本準則和基本方法,以揭示邏輯在立法與司法領域里應有的地位與作用。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思維研究的基本性質,決定了它對所有人文與自然科學的介入與滲透,所有的學科,都體現(xiàn)出邏輯應用的痕跡。作為法學學科范疇的司法理論與實踐,更是體現(xiàn)了邏輯的工具應用性特征。
從嚴格學術意義上來講,我國目前對人權法的理論研究仍然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現(xiàn)有的關于人權法的理論研究成果基本上停留在對各種形式的人權法律制度的介紹和分析上,還沒有建立起比較系統(tǒng)和科學的人權法學體系。所以,從學術意義上來看,目前還很難準確地提出“人權法學”的概念或者是“人權法學的新發(fā)展”這種學術命題。正值法學所所慶五十周年之際,
這本《英美法入門——法學資料與研究方法》除了以LegalResearch:MaterialsandMethods一書為主,介紹如何在英美法法律圖書館中尋找資料共13章外,同時亦告知初學者如何研讀法律案例的各類必要知識,同時亦另有專章討論攻讀英美法的理由與方法等。一個法治國家的建立,不是一蹴即至,我們從第八章美國法律的演
達成對人權的普遍共識,是尊重與保障人權的前提;而達成對人權的普遍共識,有賴于一種全新的文化——即人權文化的形成。人權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yǎng)人權態(tài)度、形成人權文化。由此人權教育也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養(yǎng)成式的人權教育,另一類是系統(tǒng)化的人權教育,或稱研究式的人權教育。研究式的人權教育不僅需要包括人權制度與人權救濟的內容,
《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8年第1期)(總第13期)》為法哲學與法社會學專業(yè)性出版物。自二00六年起,論叢每年兩期,兼采中、英、德三種文字,于每年六月三十曰和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出版。誠摯地期待海內外學者惠賜稿件。稿件無體裁和字數(shù)限制。來稿請采用電子文本,并附文字打印本!斗ㄕ軐W與法社會學論叢(2008年第1期)(總第
本書是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的一部優(yōu)秀教材,在體例和內容上較以往的相關教材而言多有創(chuàng)新之處。在體例上打破慣例,未按王朝更替或思想家為章節(jié)編排,而是獨辟蹊徑,采取形成與演變概述,主要的法律觀和法律學說與現(xiàn)代法律觀相銜接的安排,著重闡述了六種法律感念,十大法律學說,突出了法律思想的內容,史料詳實,論證充分,并注意與西方同時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