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著名詞典學家黃建華教授的學術論文及雜文共65篇,這些文章或談為學之道,或就某一詞典學問題展開討論,或評論某部辭書、詞典學著作。文章排列總體上依照類別和時間順序,整體來看有學術自傳的性質。文章發(fā)表的時間跨越近四十年,記錄了黃教授多年以來對辭書研究的感悟與探索,也記錄了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雙語詞典學發(fā)展的一個個片段。
本書從哲學語言學、字本位理論和文章翻譯學這三個富有作者個性特色的研究領域,精選了10篇論文,分為三個部分。個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語言以及任何其他學術研究的基本認識——要有哲學探索精神;第二個部分體現(xiàn)了他從普通語言學角度出發(fā)對漢語的根本認識,在此基礎上開展與其他語言在理論上的對話;第三個部分是作者在總結中國約兩千年翻譯史基礎
本書由黃國文教授自選的15篇論文構成,圍繞韓禮德(M.A.K.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狀況、理論基礎、理論建構、理論本質、特點以及功能句法問題展開討論。作者指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既是普通語言學,又是適用語言學,它是一個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作者對這個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作了深入淺出的評述,并勾畫了該理論模式的特色
本書覆蓋文秋芳在應用語言學領域研究的四個分支:二語習得、二語教學、二語教師發(fā)展和國家語言能力。本書精選其中公開發(fā)表的12篇論文:二語習得研究4篇,二語教學4篇,二語教師發(fā)展2篇,語言政策研究2篇。除了前期發(fā)表的二語習得研究的4篇論文,其余8篇論文都具有初創(chuàng)性。這些研究成果在我國的外語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書精選作者13篇論文。其中3篇推介功能主義和認知語言學的一些重要理念,3篇從認知語義學視角對比分析英語和漢語在表達運動、實現(xiàn)和狀態(tài)變化三類宏事件上的異同,3篇闡釋對漢語一些結構和句型新的觀察和認識,4篇論述字作為基本結構單位所體現(xiàn)的漢語獨特性。
全書共五章,分三個部分,部分梳理了羅馬尼亞國家語言能力的歷史;第二部分從國家語言治理能力、國家語言核心能力、國家語言戰(zhàn)略能力三個維度重點分析并闡述了羅馬尼亞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相關政策、具體措施及成效;第三部分在此研究基礎上歸納、提煉羅馬尼亞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特點,探討其中的經驗及教訓,以期對我國的國家語言能力建設提供借
全書共七章。章詳細介紹了國家語言能力新理論框架;第二章對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國家語言能力建設歷程進行了簡單回顧;第三章以舉例方式簡要介紹了新中國在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第四至六章逐一考察了國家語言能力三類分項能力國家語言治理能力、國家語言核心能力、國家語言戰(zhàn)略能力的建設情況;第七章主要討論了國家語言能
在外語教學中,教材是工作藍圖,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以問題為導向,對不同語種教材中的文化呈現(xiàn)進行分析,探討了在語言教材中涵蓋文化和社會知識的必要性、分析理論和呈現(xiàn)的各種層面。 全書共8章。章介紹了文化呈現(xiàn)等概念,說明本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第二章概述了外語教材中文化分析的理論。第三至七章分別從民族研究、公民教育研究、文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作為系統(tǒng)的語言,也研究作為意義資源的語言,其本質是一個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本書以十講的形式介紹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基本情況、基本概念和如何將其應用于實際對語言的分析中。本書從理論出發(fā)講解概念,但又通過大量的實例方便讀者的理解,內容翔實、材料豐富?傮w而言,本書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介紹較為全面,相信能夠給對
在工作中,我們每一天都會用到說服技巧,業(yè)務人員銷售產品需要說服,項目經理推動項目進程需要說服,下屬跟上級申請資源也需要說服……本書深入淺出地從如何構建邏輯說服力的核心入手,把邏輯說服力看似很難掌握的技能提煉為“5P”模型,即問題、目標、觀點、理由、呈現(xiàn)五方面,幫助讀者可以輕松地實現(xiàn)將我們的想法轉變?yōu)樗说男袆印热葸m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