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數字時代背景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理念更新和數字化實踐,從國家文化建設、學科體系構建和民眾主體參與三個維度出發(fā),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理論脈絡、方法體系和實踐成果進行梳理
本書圍繞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進行理論和政策研究,既著眼于國內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的實踐,又放眼于國外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經驗與借鑒
培育綠色理念、促進綠色消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
人生學校系列由阿蘭·德波頓主編,匯集人生學校編輯部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見解,為人們應對日常生活的普遍問題提供建議,是一套尤其適合年輕人的人生問題解答手冊。本冊圍繞親密關系中的失望展開論述,探討了愛情中無可避免的苦與難。每當在感情中受挫,我們總是自然而然地歸咎于伴侶,卻忽略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原因:經營愛情,本
你知道何時說是,如何說不嗎?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還是被別人操控的?想要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就一定要為自己設置明確的邊界,只有在邊界之內,我們才能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生活和情緒狀態(tài)。 《過猶不及》是一本探討如何在人際關系中建立健康心理邊界的實用指南。作者從心理學視角出發(fā),通過真實的生活案例,指出許多人過度依賴、過度付出、
本書是專為求職者打造的面試實戰(zhàn)指南,內容涵蓋從簡歷投遞、面試準備、實戰(zhàn)應對,到offer(錄用通知書)選擇、面試復盤等求職面試的全流程。面對AI技術主導的招聘趨勢、復雜多變的面試場景,以及高壓高頻的考察機制,求職者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本書站在面試官的角度,結合招聘面試的底層邏輯,提供了結構化答題模型、高頻問題拆解技巧、實
在生態(tài)危機、生物—文化多樣性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今天,學科、學術、學問也亟待重新定位。博物學作為一門學科,作為一種知識,作為一種方法都值得特別關注。近代以降,人類學與博物學成為“親緣”學科,博物民族志是將二者合為一體的范式。然而,中西方在博物學學科認知上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唯能利用好中式博物學在傳統(tǒng)認知和方法上的天然優(yōu)勢,尤其
本書首先回顧和總結了全球范圍內智庫與智庫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通過研究溯源夯實了此輪全球智庫評價研究的理論基礎。整理形成覆蓋5115家機構的全球智庫數據庫和包含2484位專家的全球智庫專家?guī),為評價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完善了“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2023)”,并根據議題之于中國和全球的重要意義與數據可采可
本書以智能化城市治理界面為研究對象,將技術變革納入社會治理的考察范圍,基于界面治理理論搭建分析框架,診斷智能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與發(fā)展境況。在明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目標、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基礎上,聚焦上海市發(fā)布的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市民高品質生活、城市高效率運營三大類(32個)人工
現在35歲到60歲的人口,也就是過了35歲還要工作的這波人,已經達到5.3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38%。但不知從何時起,35歲開始成為人生的一道坎。35歲以上的人不僅會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也是裁員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本書提出,這種局面并非個人不努力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已經從“成長型社會”步入“成熟型社會”。社會對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