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調(diào)動智力資源來應對9·11事件給美國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原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認為:我們必須再次擁抱學者和他們的智慧。然而,從實際來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者與國際關系學者之間的距離已經(jīng)變成了鴻溝。圣母大學國家安全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PackeyJ.Dee國際關系講席教授邁克爾·
高檔餐廳、便捷網(wǎng)購、聘請保姆……我們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常常忽略了背后的工作者。這些工作者承受著大量辛苦勞動,但工資十分低廉,其中不乏許多女性,她們存在于我們身邊常見的那些行業(yè):麥當勞的員工、健康護理人員、居家保姆、托兒所工作人員…… 兩位作者耗時10年,與數(shù)百位低收入女性展開交談,在此基礎上,翔實記錄了她們所面
本書是2023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克勞迪婭·戈爾丁關于女性勞動力市場研究的代表作。作者以歷史的視角,尋找驅(qū)動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以及性別工資差距變化的關鍵因素,重點梳理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100多年美國女性就業(yè)在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剖析了在這一個多世紀里美國女性的教育、婚姻、生育、收入與社會地
在19世紀40年代美國羅得島州立憲運動之中,以托馬斯·多爾為首的激進派繞開議會,自行立憲,并試圖取代州政府,由此引發(fā)了一場時人口中所稱的“多爾戰(zhàn)爭”。本書以圍繞“多爾戰(zhàn)爭”的政治辯論為切入點,對“人民”“多數(shù)統(tǒng)治”“革命”等美國核心政治概念的內(nèi)涵演變,以及美國后革命時代的政治變革的機制和政治文化的特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
全書共有九章,第一章過往即為序章,第二章經(jīng)濟學:平等的興衰,第三章政治:從不落主義到禮讓的輪回,第四章社會:社會資本與家庭形成,第五章文化:個人主義與社區(qū),第六章種族與美國人的“我們”,第七章性別與美國人的“我們”,第八章20世紀的弧線,第九章漂泊與成功。
本書中,作者麗莎·麥吉爾從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禁酒令的歷史與影響。作者史學功底深厚,同時依托豐富的第一手文獻資料,運用生動的文筆,客觀講述了1920-1930的禁酒令時代。該書內(nèi)容嚴謹、信息豐富,可讀性強。書中蘊含了大量有趣的歷史細節(jié)以及鮮明多彩的歷史人物,表現(xiàn)出深刻的社會洞察力。
本書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自2015年以來出版的第八部關于加拿大政策研究的年度報告。本書有六個專題,分別是“特別推薦”“加拿大環(huán)境政策研究”“加拿大外交政策研究”“加拿大傳媒研究”“加拿大文學、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加關系研究”。各專題由多篇學術論文組成,呈現(xiàn)了對目前加拿大環(huán)境、外交、傳媒、文化、文學等最前沿的研
《教父》《疤面人》《美國往事》《紐約黑幫》《賭城風云》《洛城機密》……這些知名黑幫片背后,其實隱藏著120多年另類的美國史! 在這本書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李洋教授,在查閱大量中、英、法、意、日等多語種資料的基礎上,將帶我們深度鑒賞十余部美國知名黑幫片,并為我們詳細講解這些黑幫片背后的真實故事,以及黑幫、好萊塢與美國社
本書分三個部分對美國的政黨制度進行了全面的審視:第一部分提出了為什么需要政黨的問題,第二和第三部分提供了多種證據(jù)來檢驗這一理論,并采用了現(xiàn)代統(tǒng)計方法和歷史方法的結合。全書回答了政黨為何會發(fā)展,政黨又是如何演變等問題,對政治學具有十分重要的貢獻。作者指出,政黨乃是政治體系,乃至民主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國,政黨卻
本書探討了美國移民史中一個被常常忽視卻至關重要的主題:疏離及其后果。在19—20世紀,約有3500萬歐洲人涌入美國,他們離開了熟悉且適應的環(huán)境,踏入陌生的大陸。那行奉行一套陌生的規(guī)矩,舊有的行為模式不再適用,他們必須建立新的關系、賦予生活新的意義,而這往往是在嚴酷和敵對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本書采用了新社會史學的方法來審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