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汪曾祺寫草木蟲魚鳥獸的散文32篇。傾心于現(xiàn)象而“不善于作抽象思維”的汪曾祺對生活本身的熱愛,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于他而言,人間的溫暖正在于: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本書精選汪曾祺寫人的散文27篇,涉及20世紀中國學術界、文藝界的沈從文、聞一多、金岳霖、吳宓、朱德熙、黃永玉、老舍、趙樹理、潘天壽、聶華苓、林斤瀾等汪曾祺師友眾人。各色奇人趣事,如在眼前。
《寫信即是練筆》收入汪曾祺書信60余封,包括:《美國家書》20封(寫給夫人施松卿),《致同鄉(xiāng)友人》9封(寫給朱奎元),《致師長》2封(寫給沈從文、巴金),《致友人》19封(寫給黃裳、朱德熙等),《致親戚》11封等。
本書全部文本由李建新審訂,他對汪曾祺作品的?惫ぷ鳙@得了汪先生家人與研究界的普遍認可。本書精選汪曾祺談吃的散文25篇。無論故鄉(xiāng)滋味,還是四方食事,汪曾祺對美食的講究一如對文學的追求:“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但制作時要很精致講究,叫人看不出是講究出來的!
本書全部文本由李建新審訂,他對汪曾祺作品的?惫ぷ鳙@得了汪先生家人與研究界的普遍認可。本書精選汪曾祺游記13篇。汪曾祺熱愛旅游,尤其晚年,足跡遍及中國各地,所寫游記“尤重風景的人文意義,非只記山川,述里程。文筆亦清麗。其文具文化性與文學性”。
本書為沈從文散文集。1934年,沈從文返回故里,眼見滿目瘡夷,美麗鄉(xiāng)村變成一片凋零景象,悲從中來,一路寫下了這些文字,抒發(fā)他“無言的哀戚”。書中,作者細織密縫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遠行中船頭水邊的見聞!断嫘猩⒂洝放c《邊城》和《長河》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于小說的“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沈從文的散文飽含沉
本書收錄了作者退休后一年多時間內(nèi)撰寫的散文、隨筆雜談、文學評論、讀書筆記共53篇。全書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映日蓮花別樣紅”,一共13篇,主要記錄了我縣的玉壺山、黃腸山、花塘官廳、貞孝坊祠、惜字塔、復禮書院等一些重要景觀以及江西蓮花的特色名菜“蓮花血鴨”等;第二部分為“行行攝攝走天涯”,一共10篇,主要記錄了我的旅
本書系統(tǒng)而又詳細地介紹了與尺牘相關的知識,比如尺牘的起源、怎么樣稱呼長輩和親友、有哪些尺牘范本可供參考等等。尺牘之趣雅,今日早已不可尋。但是借由先生的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尺牘名篇背后的故事,體會到尺牘這一傳統(tǒng)文化背后的風情雅趣。該書匯總了作者多年來精心收藏的尺牘佳作,其深厚的文字功底,足使其文興味盎然,其廣博的知識
明代袁中道說:“今東坡之可愛者,多其小文小說,其高文大冊,人固不深愛也。使盡去之,而獨存其高文大冊,豈復有坡公哉!”這本《東坡小品》編錄了東坡尺牘、題跋、手跡等小文,談書畫,山水,飲食,世事等。作者遴選了蘇東坡作品中最能代表東坡文學價值與最能體現(xiàn)東坡人格魅力、生活情趣的佳作。本書注解簡明精當,進一步為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本書所收楹聯(lián)、匾額有三個來源:一是廟中現(xiàn)存懸掛的楹聯(lián)匾額,二是康熙《曹江孝女廟志》和光緒《曹孝娥廟志》中所載楹聯(lián)匾額,三是近代創(chuàng)作或其他途徑收集部分。前面兩個為本書內(nèi)容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