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9月份圖書選題備案目錄中)本書是作者對《道德經(jīng)》的闡釋與隨想,并配有清刻本《道德經(jīng)》圖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了作者通過生活與修行,對《道德經(jīng)》的感悟。本書作者1984年開始追隨王至虛道長修道,其間研修經(jīng)史,學習道醫(yī),并修丹道等,因此對《道德經(jīng)》有較多的感悟,其也經(jīng)常于所住持之道觀開辦《道德
精品國學--孟子
★《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典型的經(jīng)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這部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
凡儒學本論、廣論都十篇,校錄既竣,爰挈其要,貫其事而題之辭日:韓非言:“儒分為八,墨離為三!比妫嗦酝普撝。八儒之學,殆亦可尋。孟氏、孫氏之儒,七篇及荀卿書是也。漆雕之儒,《儒行》為近,則儒而俠者也!豆茏訒ば男g》《白心》《內(nèi)業(yè)》諸篇,為儒之雜于道家者,其說上承《樂記》,仲良氏傳《樂》,此諸篇者,非所謂仲良
先秦諸子系年(珍藏本)(錢穆國學經(jīng)典(珍藏本))
《老子通釋》是余秋雨先生闡釋古代經(jīng)典的里程碑新作,也是寫給當代人的《道德經(jīng)》入門讀本。全書通述《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的全部內(nèi)容,通析每章每節(jié)的內(nèi)在邏輯,通觀兩千多年之間的思維異同,通感原文和譯文之間的文學韻味,通論歷代研究者的共識和分歧,通考各種版本的闕誤和修正。整體上以平易通達的散文寫成,釋譯之間兼具嚴謹與詩意,足以讓當
《大學義證》秉持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旨,三綱(明明德親民止至善)六證(知止能定能靜能安能慮能得)兩條例(格物致知)六條目(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格物格心格誠之論、明明德、誠意正心之辨,誠意至善、誠身至誠之析,孔子曰共學、適道、與立、與權(quán),是乃足以正往圣、啟來學矣。
本書輯裘錫圭先生近年來結(jié)合出土的《老子》簡帛本研究今本《老子》的主要成果,編為一冊,列入中國古典學的重建叢書。本書共收錄相關論文8篇,主要利用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北大簡等出土的《老子》文本,對傳世與出土各本《老子》展開了多角度的研究與考證,內(nèi)容不僅涉及《老子》文本內(nèi)容的探討,也深入研究了《老子》一書的思想價值。該書的
本書是對先秦、古希臘、羅馬的經(jīng)濟思想的對比分析。先秦與古希臘羅馬地理人文社會環(huán)境的比較;先秦古希臘羅馬經(jīng)濟形態(tài)與體制特點的比較;詩經(jīng)與荷馬史詩反映的經(jīng)濟形態(tài)與經(jīng)濟觀念的比較;先秦儒家與古希臘三杰經(jīng)濟思想的比較;先秦法家與古羅馬法學經(jīng)濟思想的比較;禮記、理想國中大同小康社會比較;先秦與古希臘羅馬重農(nóng)思想的比較;先秦與古希
列子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的重要傳承人物。道家發(fā)幽于黃帝,顯明于老子,發(fā)展于列子,大成于莊子,其思想主張存在于《列子》一書中,但因《列子》一時被認為是偽書,為其解注的人寥寥無幾,遠不能跟《老子》和《莊子》比肩。自東晉學者張湛作《列子注》后,《列子》遂逐漸被重視起來,也引來后世尤其是近代以來的一些解注者?上У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