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儒學論叢》是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中心主辦的以儒學研究為主旨的學術集刊。本輯為第9輯,分為特稿、名家專訪、儒家思想、生命儒學、國際儒學、儒學發(fā)展史、儒學比較研究、書評八個欄目,收錄了國內(nèi)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gòu)相關學者關于儒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文章,文章論題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學、新儒家等,反映了國內(nèi)外儒學研究的一些新動
現(xiàn)當代一些學者針對先秦時期中國思想史上是否出現(xiàn)過“天命鬼神”信仰的動搖,尤其是儒家是否相信“天命鬼神”提出了許多質(zhì)疑,代表性的人物有郭沫若、胡適、徐復觀、余英時等。本書對這幾位學者的觀點進行了反思,筆者先提出他們在論述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和一些典籍的分析閱讀,嘗試正面回答先秦儒家是否相信天命鬼
本書原為“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第一冊,此次修訂版除對原文作校改、增刪、補充意外,增加了四篇新作、長篇引論和學術自述,介紹并討論了首次出版以后的新情況和新發(fā)展,以及作者思考寫作的歷程和背景,內(nèi)容對研究者和初學者都會有所啟示。本書前編主要依據(jù)語言數(shù)據(jù)的全面統(tǒng)計分析討論《莊子》一書內(nèi)外雜篇的關系及各篇分類問題,中編主要
本書是錢穆先生研究老莊思想源流衍變的專著。作者從老子、莊子其人其事的考證開始,漸次論及老莊諸書的成書年代,并對道家思想的精神要義做了重要的闡釋和探討。其文章敘事說理由淺入深,研究路數(shù)獨辟蹊徑,是中國先秦哲學思想研究的扛鼎之作。
本書稿是錢穆先生對《論語》的解說,是錢穆先生在何晏《集解》、朱熹《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程樹德《論語集釋》這四本頗有影響力的論語解讀著作的基礎上,兼采眾說、折衷求是之論語新注,以特定時代之語言加以申述。解說旨取通俗,求其為一本人人可讀之書,體求簡要,辭取明凈。書稿用文言著成,在此基礎上再求平易,雖讀者或多費玩索之
本書旨在探索解讀《道德經(jīng)》人文社會實踐觀背后的哲學義理邏輯。強調(diào)全書思想精神的一體不可分割性,注重從文字訓詁切入辨名析理。本書認為,道氣合一觀是《道德經(jīng)》的宇宙本體論,無限循環(huán)觀是《道德經(jīng)》的宇宙演化論,唯道是從是《道德經(jīng)》道德觀的自然哲學基石,和諧共生是《道德經(jīng)》道德觀的人文哲學基石,化反從正是《道德經(jīng)》道德觀的實踐
《論語》所表達的思想,猶如一種文化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中,并代代相傳,展示出歷久彌新的生命活力。人生總有一些時刻,會強烈感到孔子和《論語》對我們心靈的支撐與撫慰。楊鵬先生以融貫中西的視野,闡述了孔子思想對當下社會與生活的獨特意義。他從孔子的宇宙觀、人性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的角度來解讀《論語》,幫助我們深入探
1.《黃帝陰符經(jīng)》簡稱《陰符經(jīng)》,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大約成書于南北朝。經(jīng)文本意,大抵言人事必須暗合天機,不違自然之道,則治國養(yǎng)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唐代褚遂良、歐陽詢、柳公權(quán)都寫過《陰符經(jīng)》,宋代的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也都很推崇《陰符經(jīng)》。 2.《陰符經(jīng)》注本極多,除《道德經(jīng)》外,道教經(jīng)書中只有《周易參同
本書為作者常年思考、研究的論集,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對中國文化之常與變的認識,在現(xiàn)時代主要就是對儒家文化的常道與新命的認識。何為儒家文化的常道,哪些是儒家文化在現(xiàn)時代需要實現(xiàn)的新命,本書擬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包括:對中國文化之變與常的認識儒家文化的普遍道德價值漢代儒學略論宋代新儒學略論中國文化的近
本書是大學通識教育教材。本書以導讀的形式,引導讀者閱讀《周易》文本,深入淺出,注重義理的闡釋,適合初學《周易》者。本書共七章:“《周易》是怎樣的一本書?”“怎么讀《周易》?”“《周易》的哲學精神”“《十翼》導讀”“六十四卦導讀上(上經(jīng)部分)”“六十四卦導讀下(下經(jīng)部分)”“《周易》與占卜”。本書可作為高校相關通識課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