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歷史文化陳列是和田地區(qū)博物館的通史陳列,展覽突出量身定做,跳出以往通史陳列的慣常思維,分主題區(qū)塊展現(xiàn)歷時性發(fā)展變化,在中國歷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地展現(xiàn)和田歷史,在多維視域中解讀和田文化。本書由引言導覽策展觀展結語五部分組成,以策展人視角,全面呈現(xiàn)展覽策劃的心路歷程和對博物館策展工作的深入思考;帶領讀者穿越和田萬年歷史
步入策展筆記的字里行間,體悟江南文化的精致雅正。吳中博物館基本陳列以1N為基本結構,通過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兩部分闡釋吳地萬年文化。其中,考古探吳中以時間為線索,探究舊石器時代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前吳文化及吳文化的起源和勃興。風雅頌吳中則包含吳風吳雅吳頌三個平行展覽,以專題形式展示吳地山水、建筑、文物與雅頌傳承。本書共分
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tǒng)一展是由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政府主辦、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原創(chuàng)大型特展,于2020年1月22日至7月15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該展匯集了全國1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36家文博單位的245件(組)彩陶精品,是迄今中國博物館涉及彩陶分布范圍最廣的一次展示。展覽通過渭水流域彩陶
跨湖橋文化主題展是以史前跨湖橋考古學文化內涵為專題的基本陳列。本書以考古發(fā)掘為依據(jù),以學術研究為基礎,通過弄潮兒向濤頭立欲識潮頭高幾許浪打天門石壁開郡亭枕上看潮頭長風破浪會有時五個段落的文學化遞進表達,全面詮釋了對主題的立意、遺址博物館的個性表達、遺址保護和展示的關系、學術成果可視化呈現(xiàn)及陳列設計施工過程中的亮點、難點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是山東博物館在2020年9月29日2021年2月28日舉辦的臨時展覽,是明代傳世服飾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中華民族悠久堅實的禮樂傳統(tǒng)和以儒家美學為主干的華夏美學的巡禮。博物館新策劃的展覽與原有展覽如何進行銜接和配合?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展覽?如何將精品文物展提升打造為文化展?有機質文物在展覽中如何
吉金光華主題展覽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較大、內容較豐富、體系較完備的中國青銅文化專題陳列。本書緊緊圍繞吉金光華基本陳列的亮點、創(chuàng)新點及其個性化特征進行敘事,展現(xiàn)創(chuàng)作團隊的創(chuàng)新思路、實踐經(jīng)驗及示范意義。全書分為引言導覽策展觀展結語五個部分,通過對展覽幕后策劃創(chuàng)意和設計創(chuàng)新的提煉,深入挖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服裝與設計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2022年首屆學術研討會以共享服裝魅力,設計美好生活為主題,從對服裝的認知、發(fā)展及傳承等方面深入解讀服裝文化的內涵,以博物館服務于人民美好生活為出發(fā)點,探討博物館設計的發(fā)展方向。本書匯集了研討會專家發(fā)言及學者投稿的16篇文章,從策展思路與方式研究社會教育與創(chuàng)新模式探討?zhàn)^藏服飾與藝
本書收錄考古發(fā)掘簡報1篇和研究性文章23篇。發(fā)掘簡報是重慶萬州區(qū)糖坊墓群2005年的考古資料,對代表性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進行了詳細介紹。研究性文章包含歷史與文物研究、革命文物研究、自然科學研究、陳列策展研究、文博科技應用以及文物宣教案例研究。其中,歷史與文物研究欄目涉及對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帶有“史”銘器物、莊里西遺址
本書是深圳博物館2022年工作概覽,內容包括深圳博物館2022年工作總結、展覽陳列(包括專題陳列、基本陳列等)、教育宣傳、社會服務、藏品工作、學術研究、非遺保護、博物館建設與管理以及深圳博物館2022年大事記等內容。書稿內容主要系統(tǒng)地梳理記錄了深圳博物館2022年的工作,邏輯清晰,具有材料價值和查詢功能。
本書從講述廣大讀者對于博物館普遍存在的30種誤解出發(fā),緊密結合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及感受,幫助讀者朋友糾正這些關于博物館的種種誤解。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講述博物館里那些事的書籍,更是一本幫助讀者真正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的書籍。本書將在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博物館的同時,逐步揭開關于博物館工作的層層神秘面紗,消除人們長期以來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