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是民族集體意識的積淀,其中承載和隱含了豐富的民間信仰元素,是民族精神的標本,更是一個民族的心靈記憶。本書從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具有巨大社會整合功能且卷帙浩繁的民間文學中蘊含的民間信仰出發(fā),考察民間信仰在邊疆民間文學中的傳承與現(xiàn)代意義。在研究視角上,將民間文學與民間信仰有機結合,突顯了二者的交融性。對于西南邊疆少
本書分為民間祭祀、民間故事、研究文章三部分,收錄了《關帝祀典初考》《運城解州四月初八“關帝巡城”》《運城常平六月二十四關帝誕辰活動》《州官虔誠選廟址》《崇寧殿的傳說》《明清時期的關公祀典》《三教圓融與關羽崇拜》等文章。
《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意在探尋中國文化的來源,在古神話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績卓著,顯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丁山在傳統(tǒng)的考據(jù)基礎上運用了比較語文學與比較神話學與宗教學的方法,對史前神話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數(shù)量之廣,考證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從而使得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從文獻學角度來說,其成就至今無人能出其右。全書從古
希臘神話是故事的寶庫、人類的瑰寶。它孕育出盛極一時的古希臘文化這一西方文化的搖籃,所以,要了解西方文化,希臘神話不可不讀。但同時,希臘神話體系龐大、盤根錯節(jié),如不能理順其人物關系、故事勾連,只能留下人名難以記憶、情節(jié)支離破碎之印象,必然破壞它的整體美感!基于此,為了讓讀者清晰明白地了解希臘神話、切實感受它的無窮魅力,本
這是一部全面考述中國境內伏羲祠廟的專著,計7章34節(jié),配插圖片15幅。以“廟”立章節(jié)篇目,對全國范圍史志所載14個省82處伏羲祠廟逐一考述,現(xiàn)存者詳寫,已不存者鉤沉,記沿革,記建筑,記祭祀,記碑碣詩文,記民俗傳說,使其歷史與現(xiàn)狀有跡可循、清晰明了。對了解我們民族的心路歷程、對學術界繼續(xù)探討同類問題、對相關地方進行旅游開
本書稿過對中國古代龍神話系統(tǒng)深層結構的探索,試圖找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之所在。書稿結構清晰,論述全面,共有十章,分別為盤古龍文化、龍神金龍、馬銜天池、黃帝西巡、老子文化、龍鳳文化、文化圣苑、絲綢古道、西王總攬、龍神賽會。對于追溯中華文化的源流,探究中華文化的傳續(xù),前瞻中華文化的走向,對于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立根鑄魂,為中
本書稿通過對中國古代龍神話系統(tǒng)深層結構的探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黃河石林地區(qū)在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書稿共分八章,分別為龍脈交匯、盤龍洞窟、龍山龍文、太極圣地、黃河龍種、漢武西巡、玄奘取經(jīng)、雍正龍王。書稿文字優(yōu)美,敘述清晰,對于宣傳當?shù)氐奈幕,提升當(shù)氐漠a業(yè)水平,將文化和旅游很好地結合起來,從更深層次上
本書由16篇論文構成,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探討膜拜成員心理活動特征與膜拜行為之關系;二是探討膜拜成員定向與多向的心理康復方法,重在心理建設,由心而治;三是探討社會心理預警防控途徑,并編制《邪教團體檢測基本項目》作為評估性工具,建立了我國該領域工作的科學規(guī)范和客觀量化操作的標準。
本書以現(xiàn)代美學為立場顧眄古老的神話,以神話美學的視點探究藝術,構建神話、美學和藝術的“渾融體”。全書力圖從神話世界的構成、神話感知的方式以及神話表達等方面構建神話美學的理論框架。同時,從神話源頭尋覓藝術生產的基因和密碼,激活藝術生產的活性,以使讀者對世界和人類的秘密保持敏感
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闡述了“神話主義”的概念,以之指涉20世紀后半葉以來,由于現(xiàn)代文化產業(yè)和電子媒介技術的廣泛影響而產生的對神話的挪用和重新建構。運用這一新的概念和理論視角,本書細致而深入地考察了當代中國神話在遺產旅游和電子媒介領域的再現(xiàn)和重構,分析了神話主義的文本特征和本質屬性,并闡述了神話主義的生產與當代社會文化之間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