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江西的空間地理”“江西的歷史發(fā)展”“江西這些人”“江西省會南昌城”“南門北港說兩城”“內陸文明與江西文化”等章節(jié),以水和水文化為切入口,以問題導向的形式生動講述江西的山水格局、人文地理與歷史文化,爬梳整理江西的文化特點、歷史脈絡,多角度呈現(xiàn)江西歷史的輝煌與落寞,真實還原江西的文化特點與歷史面貌,展示江西人的文
本書是一部關于寧夏2021年全年基本區(qū)情以及對2022年的展望和發(fā)展趨勢研究的圖書。全書主要從經濟、社會、文化、法治、生態(tài)文明等五個方面論述寧夏2021年的基本區(qū)情及對2022年的期許。主要文章包括《寧夏在高質量發(fā)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研究--2021-2022年寧夏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總報告》《2021年寧夏社會發(fā)展狀況
本書以精美的圖片、詳細的時間軸和探險路線圖為索引,帶讀者回溯絲綢之路的神秘歷史。翻越雪山、關隘、廣袤無垠的沙漠以及波濤洶涌的大海,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用以交換商品的古代貿易通路,它更打開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外交新局面。這種溝通與交流一直延續(xù)到21世紀,依然影響著全球地理、政治格局。沿著歷史與政治的軌跡,作者帶領我們一起享
《萬山之巔:珠峰傳》以世界文明的坐標和視角,全面、客觀、準確、生動地介紹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該書回溯珠峰的地理變遷,展現(xiàn)自然風貌,梳理人文蘊涵,謳歌登山壯舉,介紹測繪經緯。作者從“珠峰之美”開始,圍繞地球之巔的崛起、山南水北、經幡獵獵、夏爾巴人、高山風云、在那嚴酷的山峰、珠峰腳下的硝煙、攀登者朝圣八個方面,用簡明
本書采用地圖語言,依據(jù)權威的信息資料,直觀呈現(xiàn)了博州的自然地理、資源環(huán)境、經濟社會、人文風貌、行政區(qū)劃、交通旅游等主要內容。《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城市地圖集》主題新穎,制圖區(qū)域劃分合理,技術先進,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既能為博州政府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又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測繪文化需求,提供全面深入了解博州的
中國大運河的歷史是一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更是一部運河城市發(fā)展史。運河城市不僅對中國古代社會向更高水平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在歲月滄桑中積淀為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與文明遺產。 本書以運河兩岸二十一座重要城市為中心,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資源,系統(tǒng)整理其文化資產和生活方式,融合地方志、文學藝術、民俗等方面的生動素材,對運河文化
叢書以公元前4世紀已經出現(xiàn),并一直不斷延續(xù)使用,連接中國西南與東南亞、南亞,乃至更遠區(qū)域的西南絲綢之路為主線,分別從西南絲綢之路沿線的歷史地理、民族發(fā)展演變和人群宗教信仰,以及沿線的考古遺存、風景名勝和文化遺產等方面,來立體呈現(xiàn)這一條古往今來、生生不息的國際大通道的豐富內涵;揭示在中國西南地區(qū)歷史上發(fā)揮著民族文化走廊、
43幅權威精準的手繪地圖 所有地圖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審定,精準到每一條線,每一處標注 清晰呈現(xiàn)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地圖 整體概述、氣候特征、山川河流、景觀建筑、動植物、名人典故、歷史文化、特色美食等全場景展示36個典型景觀的風貌與文化 典型景觀的建筑特征、發(fā)展傳承、文化內涵、歷史事件、沒人典故等全面詳盡的解讀 1300多
本書是《尋訪中國古村鎮(zhèn)》的后續(xù)。馮驥才曾大聲疾呼:傳統(tǒng)村落是農耕文明留下的遺產,現(xiàn)在已到了關乎傳統(tǒng)村落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本書作者是一位資深記者兼作家,他甘當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志愿者,耗時10余年,用雙腳丈量全國300多個古鎮(zhèn)古村落,拍攝了數(shù)萬張圖片,撰寫了60多萬字的調查報告。本書用社會學的方式進行田野調查,運用散文
第一次從歷史地理的角度,縱覽萬年,尺幅千里,講解黃河的前世今生,黃河對中國、對中華民族的作用和影響,黃河文化的形成,歷代政府和人民對黃河的適應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