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記述了八思巴一生對包括西藏地區(qū)在內的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所做出的多方面有深遠影響的重大貢獻。在宗教方面,他以淵博的佛學知識贏得了以忽必烈為首的元朝皇室的信賴和崇敬,通過他杰出的宗教活動成功地使當時的蒙古皇室接受了藏傳佛教。在政治方面,他順應歷史潮流,用畢生的精力促使西藏地方和廣大藏族地區(qū)歸附元朝中央,他和忽必烈開創(chuàng)的
本書是早期佛教論典,共十八品,所使用的經分別、對法分別、問分、論母等,都是早期佛教論典形式,缺點是繁瑣重復,所以文中大量使用刪節(jié)號。本書以巴利圣典協(xié)會本為底本,參考日譯本和其他漢譯本,這部論把南傳上座部經典的基礎理論都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論述,為學術領域研究探索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本書以“日本大谷大學藏刻本”為底本,參!袄m(xù)藏經本”;書前有一篇“整理說明”;《成唯識論》原書分十卷,故《證義》也是十卷,另第一卷前有王肯堂的一篇“自序”;十卷主體內容體例為:《成唯識論》原文,王肯堂的“證義”,腳注中的“校證”文字;整理工作包括:標點,?,根據(jù)文義細分段落,人名下加橫線,尤其是考證出“證義”所引用的
這書將作者對佛法的理解和領會由淺入深作系統(tǒng)性的整理,全書主要分四個重要部分:第一章介紹基礎佛理,包括緣起、三法印、四圣諦等教概念。第二章突破過往對佛教及生活的思維框架,學習實踐佛理。第三章以一般人容易明白的例子,剖析對佛教基礎義理的科學體會。即使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年代,佛教的恒久智慧仍有助改善我們的精神生活。第四章講述佛
(國新出審[2021]1803號)《解深密經》是重要的佛教經典之一,對整個佛法進行了判釋。該經乃佛教瑜伽行派的根本經典,古來漢地有四次翻譯,其中玄奘法師的譯本影響最大,現(xiàn)在又有韓鏡清先生譯本。古來以圓測法師的疏釋為最重要,現(xiàn)在也有不少解釋,以演培法師的《語體釋》和林國良教授的《直解》最著名。本書的講解主要是站在唯識古學
本書分為一山一寧研究、觀音文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理論研究、佛教人物、佛教文獻研究、禪宗研究、佛教藝術研究、其他研究等專題,共收入十幾篇文章,反映了學術界近期的動態(tài)成果。本輯收入的論文,包括《元朝赴日正使一山一寧禪師及其在日本事跡》《因德稱義·姻緣加持信俗融匯:清代文言小說中的觀音感應書寫》《民國期間發(fā)生的居士能否
本期《戒幢佛學》收錄論文內容廣泛,包括佛教義理研究、宗派思想研究、佛教文獻文學、佛教歷史、佛教與社會生活等豐富議題,相信能為所內外讀者拓寬研究視野,促進相關研究成果的交流發(fā)揮積極作用。
喜饒嘉措大師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藏族佛學大師、文學家、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及藏漢文化交流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大師終身致力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與民族團結進步,是二十世紀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促進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楷模,毛澤東、周恩來、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稱其為“愛國老人”,習近平總書記贊營喜饒嘉措是藏傳佛教界愛國愛教
本書是關于明代鳳陽府佛教的專題研究。作者認為明代鳳陽府在繼承前代基礎上,有一定發(fā)展和自身特色。其寺院的時空分布,主要受地區(qū)性的社會、經濟、文化、交通環(huán)境、民風民俗、方志數(shù)量及編票朝代等因素影響。本書從五個方面論述了明代鳳陽府佛教發(fā)展的總體特征:一、祥明的明代宮廷佛教色彩;二、佛寺興廢是明代準河流域社會變遷的折射;三、是
《攝論學派研究》基于綜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脫詮釋學,以唯識古學與今學的比較為中心,對中國南北朝佛教學派中的一個重要學派“攝論學派”進行整體研究。作者基于大量原始資料,一方面對如來藏思想與唯識思想、唯識古學與唯識今學等進行了認真細密的比較研究并揭示出其特質與異同,另一方面吸收西方語言哲學、現(xiàn)象學等研究成果對攝論學派的思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