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十九大報告更對健全我國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確立了新的要求和部署。當前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漸增多,亟須加強對社會公共安全問題的研究,這也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新時代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的應有之義。 《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研究報告第13輯》著重對社會公共安全領
依法治國新時代背景下,作為事關公共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警察執(zhí)法的規(guī)范化和法治化一直為學界乃至社會所關注。警察法治需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本書從警察權基本原理出發(fā),既探討了警察權的憲法調適、警察執(zhí)法與人權保障、警察執(zhí)法與法治理念、警察執(zhí)法意識與動機、警察人性化執(zhí)法等若干理論問題,也對當下中國警察教育中的人權法教學、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走過了艱難的發(fā)展歷程。本書以改革過程為主線,以改革內容為橫切面,以全景式與主題式相結合的方式全面、真實地反映改革過程。全書共分為十章,全面介紹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背景、進展的階段、主要內容和成就經驗等;介紹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社會救濟與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政策
新加坡曾被稱為石叻。本書引進新加坡澄海會館《石叻澄邑先哲傳略》,聚焦新加坡開埠以來的廣東潮州澄海籍華僑華人,從歷史長河中選取五十位具有代表性的澄海先賢,包括政治、外交、工運、工商、金融、學術、文化等各界已故知名人士,記錄生平事跡及其在各行各業(yè)的成就與貢獻,留存寶貴的潮人族群記憶。全書圖文并茂,文獻資料豐富翔實,補充已有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為指導,以脫貧攻堅為背景,以現(xiàn)實主要問題為導向,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對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補償制度進行剖析,對目前仍屬于移民安置補償制度框架外的移民長期補償機制實踐,特別是GZ省主要案例集中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研究,進行再認識和
本書是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城市新貧困群體的社會保障機制研究"(13CSH091)的最終成果,主要介紹了城市貧困的發(fā)展趨勢、新貧困問題的特點及成因,分析了現(xiàn)有城市貧困社會保。機制的貢獻與不足,并從精準治貧的角度探討了城市貧困精準治理主體框架、城市新貧困的目標認定、城市扶貧資源的配置以及監(jiān)督評估等問題。
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練就新時代好干部)
本書為專題研究一戰(zhàn)期間在歐洲參戰(zhàn)的中國勞工命運的學術專著,揭示了《凡爾賽和約》的簽訂過程及和約對中國權益的漠視。一戰(zhàn)期間,赴歐洲參加一戰(zhàn)的中國勞工約14萬人,大多來自中國山東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國勞工陣亡,戰(zhàn)后少量留在法國,其余全部返回中國。陣亡中國勞工的命運,較少得到學界的關注。本書用詳實的資料和圖片再現(xiàn)了
《論當代中國警政范式之嬗變與重構》借用?伦V系學,解讀了西方警政范式與警務模式的嬗變和演化邏輯,并以此為參照討論了中國警政現(xiàn)代性成長與警務改革,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1)回顧中國警政和警務模式的歷史進程;(2)以西方國家為背景,對警務實踐在后現(xiàn)代社會中的困境進行分析;(3)借助西方的理論資源,建構一種超越現(xiàn)代警務的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于:(1)全面總結與闡釋2014年至2017年安徽省社會救助實踐的發(fā)展、變遷與現(xiàn)狀,包括體系建設、制度建設、機制建設、信息系統(tǒng)建設、理念建設等;(2)系統(tǒng)梳理與分析四年間安徽省社會救助各制度(8+1)的具體實施情況;(3)對社會救助工作機制、管理體制、項目設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探究,提出完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