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了杜甫不同時期的72首詩歌,串起了杜甫的一生,其中有對酒仙們漫畫式的刻畫、對妻兒無限的憐愛和關懷、對朋友李白的深切懷念、對自然萬物體察入微的表達、對黎民苦難的同情和悲憫悲憫,這些詩句共同塑造了杜甫多面的性格,揭示了杜甫豐富的內心情感。
兩院院士是引領國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戰(zhàn)略人才資源,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江蘇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輩出,在新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上,由江蘇養(yǎng)育成長和在蘇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群星璀璨,人數(shù)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他們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轉化到實現(xiàn)
吳白匋先后授業(yè)于胡小石、黃侃諸名師。執(zhí)教金陵大學期間,師事吳梅先生,得瞿安先生多方指授。1953年起任江蘇省文化局戲曲審定組組長、戲曲編審室主任,江蘇省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委員會主任,1956年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1973年重返南京大學教壇,執(zhí)教南京大學歷史系,1978年起改任中文系教授、戲劇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作品有揚劇《百歲掛
錢南揚,中國戲曲史家、教育家,師從許之衡、錢玄同、劉毓盤、吳梅等著名學者。1959年起,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專研我國民間文學、民俗學、戲曲史,尤其在南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成就卓著。代表著作包括《謎史》、《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漢上宧文存》、《元本琵琶記校注》、《戲文概論》和《南柯夢記校注》等
盧冀野為近現(xiàn)代詞曲研究大家吳梅的學生,他能詩善文,頗負才名,有“江南才子”之稱,亦是一位真誠的愛國者?箲(zhàn)中期,盧冀野當選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國史館編篡?箲(zhàn)勝利后,他回故鄉(xiāng)南京,除執(zhí)教外還擔任過南京通志館館長,主持出版《南京文獻》多卷,為南京文史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盧冀野著有《中國散曲概論》、《明清戲曲史》等,白話詩
陳中凡,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家、紅學家,受業(yè)于李瑞清、繆荃孫、陳三立諸名師,與胡小石、汪辟疆并稱南大中文系“三老”。陳中凡教授治學根基深厚,從研究書目學、諸子群經到文學批評史,以及先秦、兩漢、隋唐五代、宋元金文學史。建國后致力于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在文學、歷史學、哲學乃至目錄學、古文字學、教育學、藝術史諸方面均有建樹。本書稿
陳白塵(1908-1994),劇作家?箲(zhàn)時期任教于國立戲劇?茖W校等。建國后歷任上海文聯(lián)秘書長、《人民文學》副主任、南京大學教授等。創(chuàng)作話劇劇本《禁止小便》、《結婚進行曲》、《升官圖》,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等五十余部。他主持建立了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所,這是國內第一個戲劇學專業(yè)博士點,培養(yǎng)了許多戲劇人士。陳白塵對于
一部有格調的春秋戰(zhàn)國心靈史。一部追溯中國人精神源頭的歷史讀本。春秋戰(zhàn)國是中華民族的青春期。那個時代的人,有一股生命的元氣,耿介率直,個性張揚。本書在梳理《史記》《左傳》《戰(zhàn)國策》《國語》等典籍的基礎上,從諸子、君道、政事、戰(zhàn)爭、世相、義士等角度入手,以輕松好讀兼具思辨性的文字,講述那個青春中國特別的人與事,發(fā)現(xiàn)真正的中
為收集、整理、保存、宣傳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先進人物教育,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活動中心與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合作,組織歷史學系40名大學生對在上海各干休所的優(yōu)秀軍休干部開展口述訪談,第一批已完成20人的訪談與文稿整理工作,擬結集出版。這20人均有一等軍功,其中有
董健,南京大學原副校長、我國著名戲劇學家、文學史家、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本書稿精選了四五十篇學術論文,從多方面展現(xiàn)了多位學者對董健先生的學術研究、戲劇教學、為人處世的深入分析,比如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中國話劇研究、戲劇教育觀與戲劇意識研究、戲劇理論與戲劇美學、對于董健先生其他文體創(chuàng)作的研究等,對深入、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