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目的是討論西方經(jīng)典著作。從哲學、心理學、文學、歷史、科學等方面分類介紹。 以作家作品為中心,結合作家的時代背景、人生經(jīng)歷、性格特征、人際關系、基本理念,以及作品主題、自傳他傳,將作家作品的理性、精神、情感相融合,并作出價值判斷,給出閱讀建議。趣味與實用并重。 涉及以百計的作家作品,信息量極大,行文簡潔、詼諧、輕
很多人在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一些說法卻不知其真?zhèn),其中有的是謠言,比如“海鮮和維生素C不能一起吃”“手機輻射會致癌”,也有的不是謠言,比如“頭孢和酒精不能一起吃”。本書選取生活中人們最關注的話題,講述其背后的科學原理,破除謠言,講述真相。內(nèi)容主要包括社會生活、飲食、健康、歷史、心理、文化、自然、身邊科學、前沿科技等方方面面大
本書系江蘇省常熟市五家收藏單位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收錄這五家單位藏1912年以前古籍13000余條,著錄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shù)、著者、版本、冊數(shù)、存卷等多項信息。書后還編制有書名筆畫索引,以便讀者使用。 本書包含江蘇省常熟市五家收藏單位的古籍普查數(shù)據(jù),這五家單位分別是:常熟市圖書館、常熟博物館、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
本書為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之一種,收錄安徽省皖北地區(qū)26家收藏單位的館藏漢文古籍數(shù)據(jù)6500余條。凡宣統(tǒng)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錄之列。著錄項目有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shù)、著者、版本、冊數(shù)、存卷等內(nèi)容。本目錄后附書名筆畫索引。
經(jīng)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問的根基,也是傳統(tǒng)學術的筋骨和底色。西漢是經(jīng)學的肇始時期,西漢經(jīng)學對于后代學術思想有著重要影響。本書即為研究西漢經(jīng)學的學術專著。作者王葆玹先生兼用考據(jù)與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研究方法,探討西漢經(jīng)學的來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變過程,就西漢禮學、春秋學和易學的一些疑難問題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
為全面展示近代以來的黃河歷史,講述近代以來的黃河故事,弘揚近代以來的黃河精神,茲謹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有關黃河的文獻資料,編為《黃河文獻系年要目(1911-1949)》。本目所錄黃河文獻概有三類:一是政府文書,如奏折、政令、公報、公告、新聞、議案、法規(guī)、訓令、紀要、報告、預算、檔案等,這些文書及時
《天文學》俄國著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的經(jīng)典趣味科學作品。作者在書中用生動風趣、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天文學知識,包括地球的形態(tài)和運動,月球、行星、恒星的有趣現(xiàn)象和運行規(guī)律,萬有引力在宇宙星體間的作用等等。通過這本書,小讀者能很快了解我們周圍的大環(huán)境,知道我們腳下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天空中的太陽、月亮、行星都是什么
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初的制造工具、建造房屋,到形成村落、城市,從簡單的運輸工具到飛機、宇宙飛船,從簡單的文字,到各式各樣的語言,從原始的隔空喊話,到高速便捷的現(xiàn)代通信,從抬頭仰望星星,到深入探索宇宙,所有的一切,都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本書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這些改變時代的科學技術,對每
海外關于中國的研究已有上千年歷史,有關中國研究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數(shù)不勝數(shù)。本書主要收集當代海外關于中國研究的英文著作書目,時間上以改革開放以來的著作為主,兼顧二戰(zhàn)以來的經(jīng)典著述;內(nèi)容上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政、經(jīng)、法、文、史、哲)為主,兼顧科技、環(huán)保等自然學科;國別來源以英美國家為主,兼有法德俄日等。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人類可能才對病毒有所認知。但實際上,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病毒朝夕與共了。 從秋冬季易感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到容易通過飛沫傳播的冠狀病毒,再到潛伏期漫長的艾滋病病毒,人類通過想象、猜測和實驗,直到將近20世紀中期才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目睹病毒的真容。到了1980年,感染人類長達5000年的天花病毒才徹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