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經變畫自北周開始,歷經隋、唐、五代、宋,至西夏走向尾聲。其間經變藝術由早期的萌芽、發(fā)展,到隋唐達到了藝術的高峰,創(chuàng)作了許多鴻篇巨制的經變大畫,為后世的五代、北宋所借鑒和模仿。西夏早期的經變,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多數(shù)創(chuàng)作,也是在模仿唐宋五代的藝術風格,題材貧乏,缺少創(chuàng)新。經變構圖固然有唐宋經變的飽滿、嚴謹、對稱和均衡等特
本書從史學的角度,對出土文獻中戰(zhàn)國楚竹書的史學價值做了鉤沉與探討。首章,在學界既有的史書類文獻分類的基礎上,對楚竹書作史料學分類,確定其史料價值判定原則。第二章,主要以楚竹書史書類文獻語《系年》等的敘事與編纂為例,探討楚竹書所反映的戰(zhàn)國時期編撰史學之體例與觀念。第三、四章,則是在前兩章的基礎上,分別考察楚竹書對于研究先
本書集易硯文化之大成,從易硯發(fā)展史、地質構造與演變、資源分布、材質特性及鑒別、雕刻工藝及制作特點、收藏與保養(yǎng)、古今名人評述、作品賞析諸方面都做了細致精到、不厭其煩的介紹,文圖并茂,言詞清麗,不失為一本易硯文化的教科書和“講解員”,是意欲了解易硯和易硯文化的權威理想讀物。
甲骨文讀本(上中下)
本書內容包括:庫木吐喇石窟壁畫概述、本次修復壁畫原始洞窟分布及內容研究、已揭取壁畫保存現(xiàn)狀調查與評估、壁畫保存環(huán)境、壁畫制作工藝和材料分析研究、壁畫病害原因分析、修復試驗、修復方案設計、壁畫修復、施工安全措施、保護修復檔案建設、預防性保護建議、總結。作者對135幅庫木吐喇石窟已揭取壁畫所涉及的8個洞窟的歷史信息及研究進
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fā)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吳克敬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青銅器研究者,他飽含對青銅器的深厚感情和研究熱情,記述了小臣艅犀尊、四羊方尊、皿天全方罍、后母戊方鼎等二十余尊青銅器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對青銅的觸摸,讓我們豁然看見青銅器背后的那一段段厚重歷史。
《仰韶文化》是一本面向大眾的通俗讀物,書中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什么叫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村落和建筑、生產活動、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文化藝術和墓葬習俗等內容。該書的寫作是基于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考古學資料,但現(xiàn)在看來仍是一本嚴謹、詳細、全面介紹仰韶文化的讀物。
孟廟孟府孟林碑刻集
《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與世界體系:火技術與陶冶體系》是一本關于史前文化分期的學術論文集, 通過對考古遺址、考古文物以及考古文獻的比較發(fā)現(xiàn)和深入思考,在修正史前史三分期體系木-石復合工具體系、火技術陶-銅體系(火技術與陶冶體系)、木-鐵體系的框架下著重討論火技術與陶冶體系,詳細闡述了火技術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對制陶冶鐵業(yè)的推動和促進,同
本書是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鑒定中心舉全省文博系統(tǒng)之力,從各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精選歷年收獲的革命歷史文物七百余件匯編而成。這些文物大多為*次公布發(fā)表,有許多是難得一見的珍品,用獨特的文物語言,以中國共產黨在福建成立前后及其發(fā)展壯大的歷史為線索,清晰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各個階段的組織建設、軍事建設,以及在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