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概述了20世紀至21世紀西方科幻小說發(fā)展的重點階段,集中討論了2000—2019年歐美科幻小說研究的主要成果。全書分為6章。第1章簡述了西方科幻小說的發(fā)展概況,包括科幻小說的定義、起源、標志性階段及代表作家和作品。第2章介紹了科幻小說在馬克思文藝批評理論框架下的意識形態(tài)批評、經(jīng)濟學批評、烏托邦/敵托邦研究、科幻電影
本書論及了讀者在面對外國文學時所面臨的獨特挑戰(zhàn):跨越時間和文化的閱讀、翻譯作品的優(yōu)質閱讀、當下的全球視角的探討。書中涵蓋了從抒情詩、史詩到戲劇、小說的多種多樣的文學體裁,并討論了這些文學形式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文化中的表現(xiàn);作為例證的作者和文本有諸如:《吉爾伽美什》、休謨、索?死账、迦梨陀娑、杜甫、紫式部、《一千零一夜》
本書以創(chuàng)作者視角,研究觀照自身所屬兒童文學作家群體及兒童文學作品,同時還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了兒童圖畫書與畫家,為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角度與新內(nèi)容。本書既有宏觀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掃描,也有具體而微的作家論;全書既有對曹文軒、秦文君、沈石溪、金波、任溶溶、彭懿、凱特·迪卡米洛、于爾克·舒比克等新時期國內(nèi)外兒童文學作家新老群體及作
本書為第一屆、第二屆《國際中外兒童文學論壇》研究成果,內(nèi)容涉及中國、歐美、俄羅斯、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研究,從文學、文化、翻譯、語料庫建設等視角進行多維探討。兒童文學翻譯方向探討包括基于關聯(lián)翻譯理論、泰特勒的翻譯三原則、翻譯目的論、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作品翻譯及中國兒童文學在俄羅斯及歐美國家譯介研究;
本書收入青年學者趙霞赴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訪學期間與英國兒童文學學者、作家、翻譯家等的學術對談(另有央視記者一位)。全書分為10篇,合計共10萬字左右。參與對談的學者、作家及媒體人包括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凱倫·科茨(KarenCoats)、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學者喬·薩特里夫·桑德斯(JoeSutlif
本書是一部經(jīng)典名著解讀讀物,內(nèi)容由上學下達圣名傳、讀古今小說看百態(tài)人生、名著人物品評、有趣的靈魂、走進平凡的世界、遇見更好的自己等部分組成。全書以經(jīng)典名著為研究對象,結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名著的教學經(jīng)驗及學生年齡段的接受程度,梳理經(jīng)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進行了提細致的解讀和深刻剖析。通過對名著典型人物形象的品評,巧設
“文學家生命虛構敘事”作為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新興文類,兼具傳記寫實與小說虛構的雙重特點。本書包括六章內(nèi)容。第一章介紹研究緣起、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狀、研究概述等;第二章集中對具體文類概念進行理論建構和解析;第三章探討文學家生命虛構從非虛構到生命虛構文類的轉變過程;第四章描述當代文學家生命虛構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主要創(chuàng)作趨勢;第五
本書為全球化語境中的比較詩學研究著作,首置緒論,正文共十一章,闡明了中西詩學對話的意義、條件與方法,梳理了歷史上中西文論的交互影響,并對中西文論在文學形式、批評、闡釋、接受與相關概念方面的諸種理論進行了具體的比較分析。本書特色是將中國古代文論與西方當代文論進行對話闡釋,這是一種積極大膽的比較詩學創(chuàng)新。通過中西文學理論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象征主義戲劇流派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主義戲劇的先河。學術界對其內(nèi)涵和外延的界定已比較清晰,研究比較充分,但認知隱喻角度的探討尚未進行。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一角度可以促成象征主義戲劇研究的深化。書稿以象征主義戲劇為對象,對其隱喻進行研究,既注意了象征主義戲劇作為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部分,與
本論文集共收錄專題論文20余篇,內(nèi)容涉及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語言學與語言教學研究、翻譯研究等。語言學板塊側重語用學和語言教學。外國文學板塊設有文學跨學科研究專欄、美國文學、英國文學、外國文學與比較詩學等。翻譯板塊主要涉及中國文化外譯研究。所收論文均來自國內(nèi)外高校及研究所的優(yōu)秀學者,其中包括多位相關領域的名家,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