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中的文字符號研究及其具體運用》對視覺傳達中的文字符號及其具體運用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文字符號研究中的漢字字體設計、文字符號研究中的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字體設計的表現(xiàn)要素、字體版式設計、創(chuàng)意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字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等。本書所體現(xiàn)的內(nèi)容完整、豐富,傳承創(chuàng)新、結(jié)構(gòu)布局合理,與
霍亂中父母雙亡的瑪麗一夜之間變成孤兒,被從印度送往英國約克郡克萊文姑父的莊園生活。她在知更鳥的指引下找到了塵封已久的秘密花園的鑰匙。孤獨的瑪麗開始嘗試在莊園里尋找自己的樂趣。在好奇心的引領下,瑪麗又結(jié)識了憂郁悲觀的少爺柯林,最終以自己的樂觀感染了柯林,幫助他戰(zhàn)勝了”心魔”,贏回了久違的父愛。
許麟廬翰札·致弟子王少石
該書收錄近3000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作為字頭。字頭處附列相應的拼音、繁體字、異體字以及簡要釋義。字頭下匯集該字的名家隸書書例,書例下方依次標注朝代、作者及出處。全書采取橫式排列,正文前有漢語拼音音節(jié)索引和筆畫索引,方便讀者檢索查閱,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曹全碑》全稱《郃陽令曹全碑》,刻于東漢靈帝中平二年(185),碑陽20行,每行45字,碑陰5列,內(nèi)容為記述曹全(字景完)的功業(yè)。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zhì)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恫苋肥菨h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jié)體勻整著稱,在漢隸碑刻中屬尚陰柔一類的代表作品,為歷代書家推崇
《史晨碑》兩面刻,前后碑字體如出一人之手,傳為蔡邕書。碑文結(jié)字工整精細,中斂而四面拓張,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筆致古樸,神韻超絕,為東漢后期漢隸走向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書法的典型,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該碑與《乙瑛碑》《禮器碑》并稱“孔廟三碑”,為歷代書家重。碑通高207.5厘米,碑身高173.5厘米,寬85厘米,厚22.5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該碑于桓帝永興元年(153)立,現(xiàn)存山東曲阜孔廟。該碑是漢隸中有數(shù)的逸品,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與《禮器碑》《史晨碑》并稱“孔廟三碑”,為歷代書家所重。本書選用故宮博物院精藏明代高清拓本,以饗讀者,共賞“隸書極則”的獨特魅力。
元代趙孟頫書法長卷《洛神賦》,書于1300年前后,紙本,行書,全卷六十七行,正文九百一十字,末題“大德四年四月廿五日為盛逸民書”,末署款“子昂”,現(xiàn)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堵迳褓x》是趙氏行書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結(jié)體、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nèi)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本書選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撰詩并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17行,129字,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該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與《蘭亭序》《祭侄文稿》并稱“天下三大行書”,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本書選取臺北故宮原帖高清圖片編排,同時收錄《新歲展慶帖》
《學人墨跡叢書(第1輯)·臺靜農(nóng)》為香港文化名人、臺靜農(nóng)世交許禮平先生女公子、“翰墨軒”第二代***許樂心收集整理的一批罕見的臺靜農(nóng)墨跡,這批墨跡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諸于眾,具有極其珍貴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書中還編入啟功懷念臺靜農(nóng)的文章,臺靜農(nóng)女弟子林文月的追憶錄,香港著名文化人羅孚對臺靜農(nóng)詩歌的解讀,學者姬學友對臺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