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簡史》一書在梳理西方科學發(fā)展史的同時,全面、縱深地講述了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學與生物學這六大基礎學科,使讀者既對西方科學發(fā)展史的脈絡有一定的把握,又 對這六大基礎性學科的核心內容有整體性的了解,引導讀者探尋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注重對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一本西方科學史的入門書。
天工開物
本書依據時間順序,主要依據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圖文并茂地介紹了繪畫藝術、音樂與舞蹈、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文字等中國藝術的發(fā)展與成就,從天文學、農學、數學、醫(yī)學建筑學等角度講述了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本稿從探究技術形態(tài)及其技術概念的歷史演變入手,在分析了技術與自然、技術與科學的關系以及技術科學產生的社會歷史原因之后,對德國技術哲學產生的思想淵源進行了深入挖掘,而后按照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把德國技術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誕生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當代發(fā)展。德國技術哲學的*人馬克思不僅從微觀的角度對技術的本質、
《呼風喚雨的世紀》為路甬祥科技文選集,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主題,精選適宜青少年閱讀的經典文章,包括《呼風喚雨的世紀》等入選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篇目。書中既有對科技發(fā)展歷程、科學家故事的講述,也有對科學價值、創(chuàng)新精神的探討,能夠幫助青少年走進科學,培養(yǎng)興趣,銳意創(chuàng)新,并對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堅定高尚的理想信念有所助益。
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民族的祖先以獨有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科技文化。追溯中國古代科技演變的歷史,還原真實的中國古代科技風貌。在這本書中,我們立足于中國科技館的豐富館藏資源,介紹了采礦、冶煉、農耕、水力、建筑、交通、醫(yī)療、天文地理、音樂、物理、數
本書分為十章,內容包括:現代社會的基石——科技發(fā)展史、蒼穹之問——天文學史、生命的守護者——醫(yī)學史、理性之辯——數學史、從原子到字宙——物理學史、物質的奧秘——化學史等。
《插圖本極簡中國科技史》斬獲多項大獎:“中國好書”2019年7月榜、入選“強素質做表率讀書活動”2019年推薦書目、《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年度好書、中國出版協(xié)會“2019年度中國30本好書”、《中國教育報》2019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本書以圖文形式介紹中國古代到20世紀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有故事,有
劉勝華主編的這本《天工開物(成語中的古代科技)》是CCTV《天工開物》節(jié)目的文字本,對成語中涉及的科學技術進行了深入有趣地探討和分析,從新的角度認識、理解成語,比如絲絲入扣形象地道出了紡織機上輕線的掛織方法;作繭自縛準確地道出了蠶吐絲結繭的過程。本書不局限于中國古代發(fā)明,而是拓展到古今中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明朝的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一書,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央電視臺科教欄目引用《天工開物》這個名字,制作了一檔科普類電視節(jié)目,而本套叢書便是將這套電視節(jié)目轉化為圖文書進行出版!镀魑锟萍己喪贰肥恰短旃ら_物》系列科普叢書的其中一本。書中對古代器物中所展現出來的科學技術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分析,從新的角度認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