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針對現(xiàn)今學界關于姚燮及其詩歌、詞、駢文研究的不足之處,結合道咸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潮,深入探討了姚燮的思想心態(tài)和文學創(chuàng)作。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從志士情懷和狹邪之游等方面討論其思想矛盾。第二,考辨現(xiàn)存姚燮文學著述的版本。第三,從平民情結、窮愁之感、審美特點等方面討論其詩歌創(chuàng)作。第四,考述姚燮詞壇交游網絡,考察其
本書從“左翼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展脈絡與話語資源、魯迅的影響與文學傳統(tǒng)的賡續(xù)、歷史創(chuàng)傷敘事、現(xiàn)代主義與古典中國美學的辯證四個方面展開,闡發(fā)了“左翼現(xiàn)代主義”的概念,從文學史與思想史的角度厘清“左翼”與“現(xiàn)代主義”的內在淵源,探究這兩條思想路徑之間的互動生成關系,說明作家左翼思想的產生與臺灣地區(qū)1960年代現(xiàn)代主義文藝風潮之間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對粵港澳大灣區(qū)作家作品和文學生態(tài)觀察、思考、研究所得成果的一個階段性匯總,分為作家論、作品論、現(xiàn)象論三部分。作家論聚焦劉荒田、張欣、謝湘南、彤子、鄭小瓊五位作家,對他們的寫作及文本價值進行整體觀照:作品論對灣區(qū)若于作家的作品展開了分析解讀;現(xiàn)象論是對灣區(qū)近年來一些典型的文學現(xiàn)象和一些城市的文學生態(tài)的觀察
本書共分四編,小說、詩歌、散文、戲曲。主要內容包括:魯迅《阿Q正傳》閱讀指導、郁達夫《沉淪》閱讀指導、茅盾《子夜》閱讀指導、巴金《家》閱讀指導、老舍《駱駝祥子》閱讀指導、沈從文《邊城》閱讀指導、蕭紅《呼蘭河傳》閱讀指導、趙樹理《小二黑結婚》閱讀指導、孫犁《荷花淀》閱讀指導、周立波《暴風驟雨》閱讀指導等。
上編“謝莊研究”六章內容,重點圍繞現(xiàn)存謝莊的詩、賦、文,辨析相關問題,力求深入分析謝莊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色,即“形文”“聲文”與“情文”;探討謝莊作為永明先聲的創(chuàng)作實踐,論析其“別宮商,識清濁”的背景、條件及表現(xiàn);揭示以謝莊為代表的南朝士族文人的生存狀況及文學心態(tài),特別突出謝莊文學創(chuàng)作在元嘉文學向永明文學過渡中的作用,重
本選題收錄了孫甘露上世紀90年代至今與多位友人的三十余次假日對話,時間跨越三十年,對象既有郜元寶等學者,也有小白等作家,此外還有來自報刊的媒體人,談話的主題既涉及上海、小說、寫作等與作者相關的內容,也涉及當時流行的電影、文學風尚的變化等時代元素。三十余次對話反映對話雙方不同時期所關心的問題,與滄海桑田的社會變化互為見證
本選題分為三個章節(jié),第一章主要從創(chuàng)作體裁、藝術表達以及不同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作等方面來介紹平措扎西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第二章對平措扎西不同體裁文學作品的思想與藝術、題材與語言等方面的特點進行了分析;第三章對平措扎西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了較全面的概述和評價。
德國作家阿爾方斯·帕凱(1881-1944)曾三次到訪中國,并結識了漢學家衛(wèi)禮賢與學者辜鴻銘,二者對其文化觀產生了深遠影響;趯χ袊幕恼J知,帕凱提倡中西文化之間的會通。本書以其代表作品(游記、戲劇及散文)為研究對象,并以恩斯特·卡西爾的文化理論為切入視角,分析帕凱對中國文化的接受情況,
本冊講述古典文學史上大時期、大節(jié)點,具有代表性的體裁、作品、作家,科學明晰,生動好讀。遵照古典文學史的公認體系撰寫,是系統(tǒng)、科學的古典文學入門書。內容拒絕說教,符合兒童理解能力,全面系統(tǒng),是兒童接觸古典文學,開啟興趣之門的啟蒙讀物。具有人文關懷和歷史眼光,其中出現(xiàn)的趣味問答,更是給小讀者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濃濃中國風
《女作家學刊·第五輯》是關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評論與研究的理論性圖書。著名學者閻純德?lián)沃骶。具體內容包括思念和悼念、名家論壇、白燁評論專欄、舒晉瑜訪談專欄、作家訪談、蘇雪林研究、張愛玲研究、殘雪研究、徐坤專欄、修白專欄、王秀琴專欄、作家園地、學術前沿、華人女作家研究、影視中的女性研究、女作家史料文獻研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