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碑》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九二)立。碑高一五三厘米,寬約七十四厘米。篆書,共十行,滿行十六字,下截殘損,每行各缺一字。有穿在五、六行之間,正當(dāng)碑中,為漢碑之所僅見。原石出土?xí)r間不詳,碑額均已損佚,碑側(cè)有明萬歷二十六年(一五九八)三月題記。碑文內(nèi)容筒單,無贊頌銘辭,僅記袁安一生仕歷。碑現(xiàn)存河南省博物院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明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昊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唐寅、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徵明書法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小楷和行書。其詩、文、書、晝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明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昊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唐寅、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徵明書法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小楷和行書。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維』的全才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明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昊門晝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唐寅、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徵明書法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小楷和行書。其詩、文、書、晝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韓道亨,生卒不詳,明代人,字穎泉。工書法。韓道亨是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詩善書,書體以行草為主,師法二王。是一位關(guān)心書法教育及精于草書的書家及學(xué)者。《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其主要內(nèi)容是把比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來,找出它的結(jié)體和行筆中的某些規(guī)律,編成五字一句的歌訣,非常明確地說明了草字結(jié)體和行筆中的某些規(guī)律,
顏真卿(七〇九-七八四),字清臣,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杰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其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後又得筆法于張旭,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化剛健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恢宏,被人稱為『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
皇象,生卒年不詳,字休明,三國時期昊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三國昊著名書法家。他的草書與曹不興的繪畫、嚴(yán)武的圍棋等并稱『八絕』。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時有『書圣』之稱。唐張懷瑾《書斷》評他的章草為『神品』!都本驼隆吩都本推罚俏鳚h元帝時命令黃門令史游為兒童識字編的識字課本。因篇首有『急
王羲之書《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帖》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二)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郗曇等四十一位文人名士,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舉行祓禊之禮的集會,興會者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其問作詩三十七首,匯編成《蘭亭集》,由王義之為之作序,即《蘭亭序》。據(jù)說王羲之當(dāng)時乘醉意將《序》文書寫一紙
釋夢瑛,生卒年不詳,法號宣義,自號臥元叟,是活動于五代末、北宋初的僧侶書家,衡州(今湖南)人。嫻通《華嚴(yán)》,專事弘揚,周流講化,不辭辛勞。多才藝,能詩文,于書五體皆能,尤精篆書,多以瘦硬著稱。識者謂『智永以後有陽冰,陽冰以後而夢瑛作』。與智永、智果、懷素合稱『瀟湘四僧』。釋夢瑛《篆書千字文》,此碑刻于北宋乾德三年(九六
張即之(一一八六-一二六三),南宋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官至司農(nóng)寺丞,授直秘書閣。史稱其博學(xué)有義行,喜校書,經(jīng)史皆手定善本。工書,其書法初學(xué)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繼而轉(zhuǎn)師米芾,并能『獨傳家學(xué)』,而以張孝祥書為主調(diào),參以晉唐經(jīng)書漢隸,加上受禪宗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故而自成一家體系。存世書跡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