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周嘯天教授講授先秦至初唐時代詩詞歌賦賞析的圖書,包含《詩經》如:周南·關雎、周南·葛覃、周南·卷耳、桃夭,《楚辭》如:離騷、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九歌·國殤、九章·涉江、風賦、鵩鳥賦,《漢樂府》《古詩十九首》,曹操《蒿里行》《觀滄!,陶淵明《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并記》,虞世南《蟬》,盧照鄰《長安古意》,
本書是周嘯天教授所著的晚唐時期詩歌的賞析讀本。在當下,越來越有一種共識,即詩詞美的奧秘不可窮盡,古典的詩詞美也需要當代讀者以現(xiàn)代意識與現(xiàn)代眼光去審視,從而使傳統(tǒng)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周嘯天教授在吸收中國古典詩學精華的同時,如能恰當?shù)匾孕聦W科、新方法對古典詩詞作進一步研究。本書從李商隱的“沉博絕麗”、溫庭筠的“才思艷麗”到杜牧
本書是一本周嘯天教授所著的講授詩教及詩歌賞析的讀本。詩教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本書通過說詩詞、說賞析、說七講、無一字無來歷、因病致妍、古今言殊、賞析示例等幾個部分,講詩詞賞析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詩詞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書中以平實易懂的語言,將詩詞欣賞的七個層面:識字、知人、論世、詩法、會意、吟誦、比較,娓娓道來,使讀
本書是一本講述中國詩歌發(fā)展歷史的圖書。詩是源遠流長而發(fā)展長足的文學樣式,從詩體發(fā)展的角度看,近體詩運動的完成,為中國詩史畫出了一條分界線。在此以前,為詩體的演化發(fā)展階段:從原始歌謠起,中國詩體之句式由二言、三言、四言、雜言,而五言、七言,體制由古體而近體,經過歷史的選擇,確定了五七言古近體(細分為:五古、七古、五絕。七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以重慶開州半坡村老農向安隆一家脫貧致富的故事,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向家的子女,由幾十年前人人向往城市,到后來有的扎根農村,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有的響應中央號召,主動到貧困山區(qū)當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山區(qū)人民擺脫貧困。本書首次出版時,正值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
本書收錄了梁曉聲近年創(chuàng)作的20余篇散文隨筆,以作者的成長經歷、工作經歷為基礎,隨感記事而成。文章覆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現(xiàn)代,回憶往昔。書中有對地理風物的描寫,有對普通人故事的記述,也有作者自己的思考。書中有對往昔的追思,有對今朝的寄語,也有平凡人家的喜怒哀樂,看似平淡,實則飽含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用飽含深情的文字,
這部書稿從蘇軾關于飲食的詩詞中選取20種食物,以食用的季節(jié)為順序,介紹了蘇軾和其他文人寫飲食的著名詩文以及歷代中國人吃什么、怎么吃、吃的樂趣等,展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向讀者介紹了大量古代飲食文化知識和有關風俗習慣。全書以蘇軾飲食詩詞為線索,四季時節(jié)為序列,串連起蘇軾一生的行跡、生平,從飲食這個有趣的視角一探東坡對
本書是作者的個人散文集。全書包括“童年是歌”“生活是酒”“歷史是鏡”“內省是刀”“故人是影”等八章,收錄作者近年來撰寫的近100篇散文,如《童趣》《永遠的燈塔》《我來人間一趟》《鴻溝與賈魯河今昔》《用腳步丈量山河這本大書》等,記錄作者的童年回憶、成長經歷、工作生活感悟,懷念其家人、老師、朋友,分享其讀書心得體會,闡述自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本書是對河西走廊歷史文化、人文風貌的一次宏大、全面而浪漫詩意的書寫,以詩為媒,以傳作介,全書共分二十二章,百余首詩作,篇章名諸如“戎羌的故園:長云般的牧歌”“風來無色”“煌煌大唐”“閉關絕西,飛鳥難度”亦詩亦傳,亦夢亦幻,藏著歷史的腳步,透著遠古的氣息,飽含地域的風味,
本書稿是一部關于加·朱乃手抄本《格斯爾》的轉寫整理本。加·朱乃(1925—2017)是我國享有盛譽的《江格爾》史詩演唱藝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江格爾代表性傳承人。他演唱了大量的《江格爾》史詩,還把自己所知道的《格斯爾》所有內容都一個個記錄下來,為搶救傳承《格斯爾》史詩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書作者通過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