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祖拉布·采列捷利歷年來捐贈中國美術館的代表作品及本次展覽展出的油畫、雕塑及琺瑯畫作品,本展覽也是首次在亞洲地區(qū)大規(guī)模展出祖拉布·采列捷利的作品,向中國觀眾完整呈現祖拉布·采列捷利獨特的繪畫風格,講述祖拉布·采列捷利對藝術、對人生、對世界的深刻哲思。更重要的是,本展覽將進一步加強中俄文化互鑒、促進兩國民心相通、
本書是從數千張在巴彥淖爾市美術館曾經展出過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這些作品在構圖、技巧和色調方面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情感與理性的契合,反映了巴彥淖爾十年來美術事業(yè)發(fā)展的艱難歷程與輝煌。巴彥淖爾市美術館十年來舉辦各類國際國內展覽、學術交流、培訓教育等活動300余次,累計服務人群近30萬人次。在十年的各類展陳活動中,美術館征
滿族民間藝術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帶著滿族居民特有的審美和思維模式,凝聚著滿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展現在不同的民間藝術形式中,扎根在遼寧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扎根在廣大民眾中。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人·文化·民間藝術、滿族的“民族認同”、民族語言興衰對藝術傳承的影響等。
本書為泰康美術館開館展的同名出版物。按照20世紀中國藝術發(fā)展的重要主題進行編排,展現了泰康美術館學術研究的體系化和歷史性。本書回顧了20世紀至今一百年的歷史,呈現了不同時期中國現代藝術在繼承傳統(tǒng)和各種國際藝術流派的影響下,形成的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媒介特征,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影像、裝置等,反映了中國現當代藝術在表達個
新鄉(xiāng)土與中國當代美術鄉(xiāng)村敘事的生態(tài)轉向是中國當代架上繪畫發(fā)展史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潮與現象。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推進,鄉(xiāng)土、鄉(xiāng)村、民間、民族與生態(tài)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有了更大的發(fā)展。本專著著力于分析中國當代鄉(xiāng)土美術的生態(tài)轉向及其圖像生成機制,對于我們領悟意識形態(tài)與視覺文化、文化生產與美術創(chuàng)作復雜關系
《中國美術史論》是日本美術史學者、僧人堂谷憲勇關于中國美術史的一部論文集,收錄了作者1944年以前發(fā)表的部分論文以及一些尚未發(fā)表的稿件,屬于作者的早期作品。本書《試論顧愷之》《關于顧愷之的〈維摩〉》《〈古畫品錄〉考》《古畫品錄》《關于六法》《氣韻私抄》等論文關注六朝時期的繪畫與畫論,以顧愷之為中心展開研究。另有如《唐代
本書收錄的是溫克爾曼最重要的美學論著,其中《關于在繪畫和雕刻中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以及《對<關于在繪畫和雕刻中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的解釋》是溫克爾曼的代表作,也是他著名的論文篇章;此外,《論希臘人的藝術》是溫克爾曼經典著作《古代藝術史》的精華部分。
本書包括紹興書畫院的劉文西、袁長壽、樓國明、沈定庵、蔡旺林、龔桂明、田一平、何來勝、陳力農、林曉明、賴祖國、陳逸、張繼鐘、李敬仕、王一定、陳建明、路健群、陳一峰、王建華、陳浩、王云瑞、陳民、韓界平、李放、王志剛、朱海剛、王文娟、王偉、李俊、許寧、梁文斌、呂國鋼、張東華、周恒、周穎、宓風光、丁毅、蔡汀、葛幼根、許紹滿、蔡
本書用淺白風趣的語言和邏輯清晰的脈絡,梳理了西方藝術史上最倒霉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被盜竊、有的被損毀、有的下落不明,這些人中不僅有達·芬奇、梵高、莫奈,也有維米爾、倫布朗和米開朗基羅。原來藝術并沒有那么高深莫測,人氣抖音大V呂宸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逐一串連解讀這些藝術史上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藝術品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guī)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罚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本書所講美術史學,主要是圍繞”實踐美術史學“展開。作者所謂實踐美術史學,是從張彥遠、郭熙到董其昌、石濤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一個非學院的傳統(tǒng)學派。實踐美術史學是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其研究目的不是為歷史而美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