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浪漫”的本能,還是與他人欲望的攀比?通過對《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小說的分析,《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為讀者展示出一種欲望模式的“同構性”—主體的欲望無法自發(fā)生成,主體始終摹仿著第三者的欲望。這個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說行動之外,如堂吉訶德幻想中的騎士愛情,
東方民間文學是東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絢麗多彩的東方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共同構成了東方文學的整體,而且古老的東方文學的傳統(tǒng)特征主要見之于民間文學。東方各國有著取之不竭的民間文學遺產(chǎn),而且世界史詩寶庫中的活形態(tài)史詩主要流傳在東方。因此,加強東方民間文學的研究無論對建構完整的東方文學體系還是對世界民間文學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如同人類整體的影子,在宗教、文學、藝術、哲學中生生不息,它既是對人類責任的贊歌,也是關于人類悲慘境遇的黑暗寓言。斯蒂芬·格林布拉特通過回溯這一故事的巨大價值,在人類起源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展現(xiàn)了其中豐富的寓言、性與道德的沖突、惡毒的厭女癥,以及深刻的道德洞察,并一直追蹤到這一故事在當代的后達爾文
書稿系論文集。書稿主要收錄中國大陸、港澳臺學者以及北美等地華人的有關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果。所收文章既包括名家名人,也有對新的文學現(xiàn)象、動態(tài)進行評論和研究之作。書稿所收論文的原則,堅持雙百方針,堅持馬列主義,旨在反映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前沿成果。
本書分兩輯,第一輯比較文學方向的研究,考察法國象征主義詩學中國化過程中有意義的誤讀與改寫,探究新文學的先行者如何借助“他山之石”實現(xiàn)自身的文學成長;第二輯文學與文化批評,關注時代變遷與思想碰撞中的流派和個案,以此實現(xiàn)對歷史現(xiàn)場的重返。兩輯內(nèi)容共同呈現(xiàn)出作者近十年對于對處于世界文學之中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思索。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33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13輯)》系一部論文集,收錄了2019年11月在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舉辦的第六屆國際新移民華文作家筆會以及2019年5月在法蘭克福召開的第一屆歐洲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中的精選論文共計31篇。書稿中收錄第六屆國際新移民華文作家筆會論文17篇,包括華文文學研究資深教授公仲、華文文學研究骨干力量陳瑞琳等人的
自1949年9月25日創(chuàng)刊以來,《文藝報》一直密切關注文藝創(chuàng)作現(xiàn)場,捕捉文藝創(chuàng)作動向,推動出作品出人才,是新中國文藝的重要理論評論陣地。該文叢共七卷,分為理論卷、文學評論卷、藝術評論卷、外國文學卷、作品卷、對話卷、兒童文學評論卷!<文藝報>70年精選文叢(9種):世界的濤聲(外國文學卷上下冊)》收錄了《文藝報》從19
本書嘗試在跨國主義視域下解讀新世紀以來的新移民小說,通過解析它們在回歸敘事、故鄉(xiāng)敘事、歷史敘事、底層書寫、生態(tài)書寫、創(chuàng)傷書寫和中產(chǎn)階級話語等主題上的嬗變及其對跨國華人形象的塑造,呈現(xiàn)出新世紀以來新移民小說發(fā)展的路徑和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