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選本為唐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的唐詩選本研究已得到了一些學者的關(guān)注,然而仍然有不少選本,在面世之初頗有影響,代表了一代詩選的觀念,然而在世代移變之中漸不見流傳,從而未獲得學界足夠的關(guān)注!额愡x唐詩助道微機》為晚明心學家周汝登所編著的唐詩選本,具有獨特的學術(shù)價值。全書凡六卷,按照心學、家庭、君道、臣道、交友、邊塞、
明人楊肇祉輯《唐詩艷逸品》,分名媛、觀妓、香奩、名花四卷,*初于萬歷四十六年(1618)由李乾宇盛蕓閣刊刻,天啟元年(1621)由烏程閔一栻重新按體編排,改正部分訛謬,重新刊刻;康熙丁卯年(1687)又由吳任祖據(jù)天啟本重刻。天啟刻本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6年3月影印出版,但此非*早刊本,并且閔一栻的校訂尚有諸多遺漏
本書是晚清著名經(jīng)學家、文學家王闿運對《楚辭》的獨到見解和心得。由于今文學派的風習所染,王闿運借注釋《楚辭》別創(chuàng)新說,將賦文與楚、秦、齊軍事地理形勢和楚國朝堂政治斗爭聯(lián)系起來,闡發(fā)微言大義,對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楚國歷史進程作了一番前無古人、后乏來者的論述。如認為屈原主張與秦修和以迎回懷王,屈原曾積極促成楚齊聯(lián)姻,屈原曾密謀
《唐賢三昧集》為清初標舉神韻說詩歌理論的著名詩人王士禛所選編的唐詩讀本,主要選取盛唐人詩作,凡44人,詩四百余首,對后世影響深遠。此譯注本,注釋簡明準確,今譯整飭暢達,是有關(guān)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作品的較為理想的注譯本。
南宋理學家朱熹的《齋居感興二十首》是一組曾產(chǎn)生深廣影響的作品。因為屬于語錄講義之押韻者,文學性有限,故當代研究寥寥,但從東亞漢文化圈交流史與東亞朱子學史的角度來看,意義重大。本書匯集了8種中國注本:宋代蔡!陡信d詩注》、何基《解釋朱子齋居感興詩二十首》、熊剛大《朱子感興詩句解》;元代胡炳文《感興詩通》、劉履《選詩續(xù)編補
本系列共3個級別,第三卷共6個分冊,每個分冊包含義務(wù)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3首古詩,每句詩配有英文韻文,同時均配有活潑有趣的插圖。每首詩均配有朗讀音頻,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xiàn)即時聽。
本系列共3個級別,第二卷共6個分冊,每個分冊包含義務(wù)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3首古詩,每句詩配有英文韻文,同時均配有活潑有趣的插圖。每首詩均配有朗讀音頻,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xiàn)即時聽。
本書是作者才用古典詩詞的方式來寫就的游記類詩集,從2007年的武陵山開始至今已積累了200余首作品,全書分類編排,包括山隱無形、水容大千、島砥中流、天塹飛虹、古城流韻、宮府院深、樓閣塔影、街巷場聞、園林春秋、城邑屏苑、風物標格、佳致風華、行達有道、寄情感懷14個部分,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感悟,企圖用自己對這些事物的感悟來提
曲在傳統(tǒng)文學和詩詞并稱,而散曲可以說是元人的新詩。這種元人新詩的幅員比唐詩宋詞更為廣闊,情味更為活潑,而格律更為精致。以韻文學來說,它是運用中國語言文字達到最超妙的作品。本書介紹了元曲的精華,分作“認識”和“欣賞”兩大部分。而在“認識”元人散曲之前,則首
“樂府詩”本是流傳在民間的歌謠。后來由于文人的大量仿作,而成為詩體的一種,它和“古體詩”“近體詩”同為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主要形式。這本書比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在分量上要少得多,不過自信比郭氏更清晰、通俗而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