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祭壇之首——北京天壇;祭地之壇——北京地壇;太陽神殿——北京日壇;夜明神殿——北京月壇;先農神殿——北京先農壇;社稷神殿——北京社稷壇。
本書共分為:文明發(fā)祥——長江流域;民族搖籃——黃河流域;先祖淵源——南北地區(qū)幾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南方早新石器彭頭山文化、父系氐族的萌芽大溪文化、江漢特色鮮明的屈家?guī)X文化等。
《遼海遺珍:遼寧考古六十年展(1954-2014)》是關于遼寧考古六十年展覽的圖錄,全書共分六個單元: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漢唐時期、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共40個重要遺址,每個遺址有遺址介紹及出土重要文物!哆|海遺珍:遼寧考古六十年展(1954-2014)》對于研究東北地區(qū)考古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仙人洞、吊桶環(huán)遺址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大源鎮(zhèn),是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活動遺址,1995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之一,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之一,2001年6月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60年代初在此進行過兩次科學發(fā)掘。1993年、1995年由北京大學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
《南京文物考古新發(fā)現(第3輯)》是近年來南京市博物館部分田野考古調查、發(fā)掘及學術研究成果的再次結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收錄26篇考古調查、發(fā)掘簡報,報道了舊石器時代至明代的重要考古資料;下編收錄12篇論文,主要是對新見宋代、明代墓志等碑刻文字的釋讀,以及對明代南京城墻資料的匯注等。全書資料翔實,考證嚴謹,對南京古都乃至
本書共分為:先秦時期——古城遺址;中古時期——王朝遺夢;隋唐以后——古都遺影幾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東方太陽城的堯王城、王都的偃師二里頭、武漢城市之根的盤龍城等。
《山東青州傅家莊北齊線刻畫像石》在已故夏名采先生整理發(fā)表的傅家畫像石資料的基礎上,由山西省考古所采用數字新技術提取正射影像圖,制作數字拓片,經青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繪制線圖,編者參考借鑒其他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重新撰寫文字,最終匯集成冊!渡綎|青州傅家莊北齊線刻畫像石》全面介紹山東青州傅家莊北齊線刻像石的
《荏苒芳華:洋樓背后的故事》作者王振良采訪了上百位名人后代和數百位居民,從名人后代的獨特視角,講述著小洋樓主人的社會成就以及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約半數建筑主人身份都是作者調查考證成果。目前,天津尚保存小洋樓4000余幢,其中各類名人故居及具備一定風貌價值的在2000幢以上。它們大多有著七八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歷史,背后隱藏
《俄藏黑水城文獻23》是20世紀初俄國科茲洛夫探險隊在中國西夏王朝黑水古城遺址所獲大批宋夏金元時期的珍貴刻本與寫本,現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近90年中,這批文獻的絕大部分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由于中國古代沒有為西夏王朝修史,西夏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諸領域內存在大量的難解之謎。俄藏黑水城文獻的全
《2014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為敦煌吐魯番學會2014年刊,刊發(fā)的學術研究綜述有2013年敦煌學、吐魯番學,2009-2013年臺灣第五敦煌學、日本杏雨書屋藏敦煌吐魯番文書、莫高窟第285窟研究百年回顧、莫高窟金剛經變,近三十年來敦煌石窟涅槃經變、百年敦煌占卜文獻、敦煌佛道關系、敦煌家庭史、西夏統治敦煌史、敦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