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西華師范大學蜀道研究院主持的“蜀道遺產文化叢書”(第一輯6種)之一,是一部調查研究蜀道南段遺存的學術專著。蜀道是中華文明的歷史大動脈,是南北絲綢之路的樞紐線,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流線、自然人文渾融一體的生態(tài)線,承載著官私文書傳遞、貨貿往來、文化傳播與交流、民族交往交融等社會事務。作者系統(tǒng)調查了陰平道、金牛道、米倉道、
《山海經》涵蓋了上古地理、天文、歷史、神話、氣象、動物、植物、礦藏、醫(yī)藥、宗教等方面的諸多內容,可以說是上古社會生活的一本百科全書。《山海經》里的神話傳說是后世幻想文學的源頭,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渡胶=洝分杏涊d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故事,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等,這些都被收錄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為了使小學
《重慶市渝中區(qū)地名志》參考了《國家標準地名志編纂細則》,同時結合重慶實際,在符合國家標準地名詞典編纂要求的基礎上,具有重慶特色。本書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立足于以讀者為本,切實滿足讀者的實際需要;力求符合科學性要求,便于編纂人員的實際操作。全書250千字左右,其中綜述部分是重要內容;全區(qū)詞條目總量控制在300條以內。本書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山川名勝輿圖集成》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系首次大規(guī)模以山川名勝輿圖為研究視角進行整理出版,是一項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且填補空白的工作。由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孝聰領銜主編。本書是精選國家圖書館藏最珍貴、有代表性的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山川名勝輿圖集成》(普及版)是在2021年出版的8開、10冊基礎上,整理編輯成16開、3冊的普及版,旨在面向更多歷史地理研究、傳統(tǒng)文化研究、美術史研究等專家學者,提供一部集資料性、學術性、研究性于一體的古輿圖學術典籍,又是一部編撰態(tài)度嚴謹?shù)膶W術普及讀物。中國國家圖書館是海內外首屈一指的中文古輿圖收藏單
本書是一部關于瀘州惜字塔的專題考古圖志。本書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對瀘州市域內的惜字塔進行專題研究和展示。全書共收錄作者團隊走訪瀘州市26個鄉(xiāng)鎮(zhèn)之后搜尋到的36座惜字塔。書中為每座惜字塔做了詳細的考古學記錄,包括名稱、經緯度、海拔、年代、簡介、歷史沿革、文物描述、工藝、形制、結構、材料、價值評估、風險評估、現(xiàn)狀
本畫冊展示了2022年修復、改造后的建昌古城。內容設置三大板塊:城史:反映建昌古城厚重歷史的老照片,包括考古發(fā)掘圖、出土文物圖、城墻紀年磚等歷史遺跡老照片。印記:反映建昌古城變遷的紀實性老照片,包括不同時期九街十八巷的面貌、舊民居、老建筑、老字號商店、古城商貿往來、百姓生活照等。重光:反映經過修復改造后,建昌古城新貌的
《中國琉球文獻史料集成》一套七冊,以繁體點校的方式,完整收錄現(xiàn)存于國內的已刊刻或整理印行的有關琉球王國的文獻,共計一百余種,近三百萬字。歷史上的琉球王國,是指從1429年尚巴志建立統(tǒng)一政權起,到1879年被日本吞并為止,在日本九州和中國臺灣之間的琉球群島上存續(xù)了450年的一個統(tǒng)一王國。本書匯輯1879年前的文獻史料,包
本書采用了實地考察與文獻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專記金陵名勝古跡,保存了大量富有價值的珍貴歷史資料,為前來金陵訪古覽勝者提供便利。書中內容分城郭、山水、寺觀、祠宇、園野、陵墓共六門十卷,然后每一大類按照城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的順序,對南京名勝古跡逐一進行介紹。脈絡分明,一目了然。開創(chuàng)了用方志體例撰寫旅游書的新形式,采用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4年適逢沈陽故宮和盛京三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特編寫《世界文化遺產地:清沈陽故宮及清永陵、福陵、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