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化論鼻祖達爾文的腳步,作者在書中以輕松的筆調,配合科學實例,從分子生物學與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的角度告訴我們:進化隨時在發(fā)生并且可以計算,亙古以來的生物皆擁有共同的“不朽基因”,如何從“化石基因”看出環(huán)境變遷和生物進化,進化為何不斷重演,人類和其他生物如何進行進化上的軍備競賽,生物如何從簡單變得復雜。書末以歷史證據(jù)辯駁
該套叢書是北京自然博物館2020年科普出版專項,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組織專家學者自主編寫的科普系列讀物!逗Q篦扔啊〖状蠛v險記》通過描寫一粒小甲藻孢子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水族館萌發(fā),攜帶奇妙設備重返南海,與小硅在內的浮游微藻隊伍經(jīng)歷的‘獵手趕來(黃雀在后)’和‘固棲動物(守株待兔)’、‘狹路相逢,(鹿死誰手)’、‘造儲毒素
神奇的動物科普書 海洋生物
本書根據(jù)第九屆現(xiàn)代生態(tài)學講座的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經(jīng)過篩選和評審編著而成。作者多為在生態(tài)學、地理學和環(huán)境科學諸領域潛心治學,成果卓越的學者。本書對城市生態(tài)學和全球變化生態(tài)學領域的一系列重要論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論述。內容包括:城市景觀格局與動態(tài)分析;城市化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過程的影響;城市化對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全球
《頑強的生命》在本冊中,讀者們能夠見識到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頑強活著的生命:生活在7700米深的海底、能夠忍受巨大壓力的魚,不靠氧氣就能生活的鎧甲動物,能忍受80攝氏度水溫的龐貝蟲,可以在空中連續(xù)飛行兩三年不著陸的雨燕等等。從這些動物的身上,小讀者能夠更深刻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珍貴。極具北歐風格的插畫,用簡潔清晰到位的畫面表
《物種起源》首次系統(tǒng)闡述達爾文生物演化觀點的科學經(jīng)典。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和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論述了物種形成的可能機制。引言綜述34位先行者的工作。緒論介紹全書結構。第1至5章闡述自然選擇學說。第6至10章化解進化論遇到的難點。第11至15章用生物時空演替證據(jù)和親緣關系進一步論證進化論。首
“2020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中,科學元典叢書有15種入選。由于科學元典均為原著,篇幅一般都比較大,加之中學生考試壓力大,平時比較忙,除了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大部分學生沒有時間閱讀大部頭的著作。為了響應教育部的經(jīng)典閱讀要求,照顧更多的中學生,使其在短時間內能了解原著的精華,十分有必要出版一套“科學元典精華讀本”。
科普"共生”的概念,也是為了破除直覺的科學偏見,樹立新的科學觀。共生關系并不都是互利的,而是存在多種模式;看似不好的"寄生”關系也不全是有害的。共生是中立的,也從未在生命的歷程中缺席;蚩衫斫鉃椋何覀內绾闻c萬物建立聯(lián)結。在這本書里,我們從四個維度縱向解剖了這個共生系統(tǒng)。從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推崇的自然新史微生物開
《生物演化與人類未來》是著名科學家殷鴻福院士的一部科普作品。本書主要可以分為科學與人文兩個部分,前一部分通過對不同地層發(fā)掘出的化石進行介紹,引出了生物演化的秘密,將一部波瀾壯闊的生物史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后一部分結合生物進化歷程,分析了生物進化的特點、總結了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并提出了人類未來進化應注意的問題。
《海錯圖》為聶璜的作品,共有255個條目,336種生物,其中絕大部分為海洋生物。該書不僅有細致艷麗的工筆繪畫,還有作者十數(shù)年的實地觀察記錄和文獻考證,可謂是古代中國*后一本傳世海洋生物圖志。雍正四年(1726),《海錯圖》一書由雍正近侍蘇培盛交入清宮造辦處,后深受乾隆、嘉慶、宣統(tǒng)等皇帝的喜愛!逗ee圖》共分四冊,前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