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部一個偏遠的鄉(xiāng)野島嶼上,叢林密密層層,那里有一個穆斯林村莊,在不斷變化的紅樹林和河流景觀中,村莊的女人生活在沖突、貧窮和動蕩里,生活在一個左鄰右舍離得太近,甚至讓人感到不適的空間里。 英國人類學家萊克茜·斯塔德倫在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追尋其中九個女人的人生道路,融入她們各自的家庭生活,傾聽她們的
本書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刊的一種。本書包括外務部清檔中的《日軍紛擾東三省各處總案》《戰(zhàn)地商產(chǎn)損失賠償案》《華商損害賠償賑撫總案》三種。這些檔案是外務部與東北地方官員、北洋大臣、山東巡撫、戶部、商部、清政府駐日俄兩國公使、日俄兩國駐華公使、清政府駐海參崴商務委員等官員與部門之間的稟、函、文、片、照會等往來文書,內(nèi)容基本上
《石幡貞筆記四種》收錄近代日本石幡貞四種著作,分別為《清國紀行桑蓬日乘》《朝鮮歸好余錄》《漢城遭難詩紀》《東岳文抄》。石幡貞曾供職于日本外務省,多次參于對清朝、朝鮮的外交活動,親歷了近代東亞諸多事件,這些都在其著作中有所記述,可補全正史缺載的歷史細節(jié),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同時,其本人具有較深的漢文化修養(yǎng),著述大多以漢文
本書從外源型現(xiàn)代化的一般規(guī)律考察了明治維新之路,大略形成如下認識:明治維新是以“思想的突破”為先導,以武士為領導,以獨特的國民性為精神動力,以巨大而高素質的人口資源為依托,以近代財金體制和憲政體制的構建為保障而推進的一項以西方先進國家為模范的改革運動。思想的突破是外源型現(xiàn)代化的先決條件。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最為難能可
本書稿以日本“安保法”的制定、修改和自衛(wèi)權解釋變遷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二者之間的聯(lián)動和日本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為核心,探討日本當前積極謀求政治、軍事大國化及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內(nèi)在歷史法律邏輯及其影響。本成果通過對日本修改安保法與解禁自衛(wèi)權源流和歷史變遷的分析,研究日本政府不斷突破“和平憲法”束縛、達到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目的途
本書共設東北亞歷史與考古研究、東北亞民族與疆域研究、東北亞國際關系研究、東北亞文獻整理與研究和海外譯介5個專欄,收錄19篇論文(包括韓國和日本學者3篇論著的譯文),內(nèi)容涉及樂浪木簡、好太王碑拓本、北朝樂浪王氏、高句麗渤海研究現(xiàn)狀、遼代大族與西京、東北亞古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等諸多方面。
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海德拉巴宮廷的常駐代表,他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年輕莫臥兒貴族女子——海爾·妮薩,為與她結為夫妻而沖破了社會、政治、種族和宗教上的重重障礙。柯克帕特里克的浪漫愛情故事并非孤例,在這個時代的印度,每三個英國男性當中就有一人與印度女性共同生活,他們跨越文化鴻溝,成為所謂的“白莫臥兒
本書是一部探討“亞洲文明”相關議題的文集,在文明互鑒、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追溯“亞洲”概念的形成與演變,探討其在東西方建構和想象中的內(nèi)涵,針對西方語境下的亞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亞洲視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fā)展推進的大背景之下,反思應該如何闡釋亞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邊緣”的固定思考范式,如
本書是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林漢達編著的經(jīng)典歷史讀物,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了春秋時代的歷史,還解析了諸多成語典故,對讀者積累歷史知識、提高語文寫作水平大有裨益。本書還配有來自古籍中的插畫,可以讓讀者近距離感受古畫的質樸與魅力,F(xiàn)在,就讓我們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探索那些流傳至今的歷史典故和成語故事,
《日本文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協(xié)辦,為學術期刊《日本學刊》的姊妹刊。本輯設“筆談特輯”“社會篇”“歷史篇”“文學篇”。專題“筆談特輯”特邀請國內(nèi)從事日本社會史研究和社會研究的專家學者李卓、王偉、周維宏和胡澎探討中國日本社會研究的基本情況和未來路徑!吧鐣笔杖雰晌,一文從日本選舉政治體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