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樹木的漢字,代表了古人怎樣的生命觀?古人在看星空時,都在想什么有意思的事?新年的新字與斧頭有什么關系?君子這兩個字什么怎么來的?……
倉頡是怎樣造字的?丹青的種類有多少?它們和古文字有什么關系?中國人在造字時,給表示顏色的漢字賦予了怎樣的感情?你知道姓氏是怎么來的嗎?你知道關于飲食的造字背后,隱藏了古人怎樣的性格和尊嚴?……
率真、俏皮、和藹可親,孔子原來是這樣的老先生?誰是孔子*喜歡的弟子?誰又是孔子門下*勇猛的弟子?這些弟子和漢字結下了什么不解之緣?請看田老師精講《論語》與漢字的故事。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流傳在蒙城地區(qū)的方言熟語。全書包括蒙城方言諺語、蒙城方言歇后語、蒙城方言慣用語、蒙城方言成語等五章。
《七色龍漢語分級閱讀*級:中國文化》共包含《它是誰?》《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大年初一》《十二生肖》5個分冊!镀呱垵h語分級閱讀》是面向海外主流中小學及國際學校k~6階段的模塊化漢語教學資源體系中的分級閱讀產品。該系列的產品設計基于豐富的前期調研,采用主題式設計,包含家人、食物、動物、自然、國籍、中國文化等15個主題,
《七色龍漢語分級閱讀*級:服飾》共包含《我的校服》《我戴藍色的圍巾》《這是誰的帽子?》《我是誰?》《我的泳衣呢?》5個分冊。《七色龍漢語分級閱讀》是面向海外主流中小學及國際學校k~6階段的模塊化漢語教學資源體系中的分級閱讀產品。該系列的產品設計基于豐富的前期調研,采用主題式設計,包含家人、食物、動物、自然、國籍、中國文
《施案奇聞》是一部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俠義公案小說,內容貼近社會百姓生活,多用里巷市井小民之語,俗字俗語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漢語俗字俗語的基本狀況。本書以大英博物館所藏清代廈門文德堂刊本《施案奇聞》為依據,對其中的俗語俗字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力求揭示當時漢語俗字俗語的一些特征。
本書為《YCT標準教程3》配套的活動手冊,共11課,具體內容包括:我三年級,你喜歡什么運動,我在畫畫兒呢,再吃幾個,我能自己穿,生日快樂等。
本版教材保持原有教材主體內容不做大的調整,改寫了部分章節(jié)的案例及內容,吸收了新的科研成果,此次修訂后將原有上下兩冊精編為一冊,為便于讀者對應教材學習,利用現有的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增加附加內容,實現教材的數字化、立體化呈現方式。本書適用于中文專業(yè)本科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與現代漢語課程相關的專業(yè)學生自學使用。
《千字文(青少彩圖版)》是南朝梁武帝時期(502—549年),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的。文中1000字本來不得有所重復,但周興嗣在編纂文章時,卻重復了一個“潔”字(潔、絜為同義異體字)。因此,《千字文》實際只運用了9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