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漫長而深入的旅程。 從棲居的京都,到背負沉重歷史的廣島,再漫游韓國的慶州、大邱、首爾,歸途乘船穿越朝鮮海峽抵達達釜山,自九州登岸,返回近畿之地。過去數(shù)年間,作家蘇枕書踏訪日韓各地,所到之處除卻著/名景點,更多是書院、古寺、博物館與舊書店。她記錄下有關東亞歷史、社會、儒家文化圈的見聞與思索。
“我走的每一寸路都是嶄新的。我不羞愧,也不后悔!”——小鵬在如今這個缺乏專注力的時代,一件事能堅持一年,一個月,一周甚至一天,都變成一種奢望,而背包客小鵬的旅行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年,無論面臨多少質(zhì)疑的眼光,他也從未停下過腳步。2001年,從天津出發(fā),硬座,到陽朔,小鵬開始正式背包旅行;2020年,計劃中的去世界盡頭烏斯
三秋重唱,并非只是三個秋天的錯落表演,而是由1998年、2008年、2018年的三個“聲部”串聯(lián)起來的總合奏。三段各一百天的夏秋時光登場和鳴,遙遙相望,高山流水,交相輝映。歷史是個監(jiān)控器,長鏡頭拉近又遠去,用光疊加焊接了中國的時代圖景。
當代文學大家蔣子龍八十年的哲思與感悟,蔣子龍親筆自序,寫給每個人的自我和解之書。這些文章或者寫人生經(jīng)歷,或者暢談生命哲思,字里行間的人生真味,讓時間長河里的經(jīng)典絕響再度重生。作品里蔣子龍懷念過往,有對生命的敬重,有對此身所有一切的敬與愛。沒有人活著是容易的,人生總有不如意的地方,我們都不必過于憂慮和著急,要足夠地相信未
豐子愷散文(中華散文插圖珍藏本)
一抹丹青泊情懷。丹青清雅,空靈,意境悠遠,讓人脫離喧囂,在宣紙和濃淡色彩中行走山水馳騁胸臆。
《知否知否:文人筆下的愛情/民國趣讀·閑情偶拾》主要內(nèi)容包括初戀的自白三百篇中的私情詩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初戀,娛園,戀愛不是游戲,男人和女人,愛與人生,析“愛”,戀愛上的幾個問題——給男女青年的一封公開信,關于戀愛——給傅敏的信,愛就是刑罰,愛眉書信(節(jié)選),九小時的萍水緣,水樣的春愁——自傳之四,致王映霞,玲子,
文人筆下的友情。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息相通的人。
《俄羅斯獨行筆記》是一部行走俄羅斯的深度文化游記。俄羅斯文學翻家及作家孫越20余年獨自穿行中俄400余年來的歷史煙海,他寫下的文字,不再重復那些充滿陳詞濫調(diào)的故事,力圖掃除多年來中國人對蘇聯(lián)及俄羅斯的誤讀,在字里行間閃爍著思想的火花,對一向諱莫如深的北方鄰國見解有所創(chuàng)新。
20世紀40年代,特別是50年代出生在什剎海畔的一代人,他們目睹和感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什剎海的巨大變化。什剎海對這代人來說,有著河的味道、海的胸懷,展示著自然的流水與人文的情懷;這代人生活在這里的印記是傳承者的印記、講述者的印記;他們記述的景,不單是景,而是情中之景;他們道出的情是景中獨有的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