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編*的《西泠八家詩文集(上下)》介紹了,雖以精湛的篆刻藝術揚名,但他們大都精通書法、擅長繪畫,而且,在詩歌文章創(chuàng)作上也是成就斐然。西泠八家的書畫篆刻藝術,對浙江的書畫印學發(fā)展影響巨大,尤其八家所領浙派篆刻,在歷史上綿延近150年,開啟近代篆刻之先河,并在江浙一帶薪火相傳,1904年西泠印社的設立,便與西泠八家文脈相
這本詩集收錄自唐至今一千多年歷史長河中*能代表當時仁壽詩詞水平的72位作者的詩415首,詞71首,賦2篇,另外插頁手書字9幅,油畫4幅。全書收錄詩作跨越千年,歷史悠久,且作者眾多,可稱之為跨時代的仁壽詩人群。本書就是后唐以來中國詩歌發(fā)展史的象牙微雕版,贊美家鄉(xiāng),描寫仁壽地方風物的詩詞作品多,詩意盎然,法度嚴謹,藝術成就
《吳騷集》(一函二冊)共四卷,萬歷四十二年(1614)刻本,是明代晚期文學家王穉登編選的一部明代散曲集,共收錄了梁少白、文衡山、李復初、沈青門、陸包山、楊升庵、唐伯虎、劉東生、王雅宜、許然名、陳大升、祝枝山、梅禹金、王百谷等二十余人的作品,反映了明代晚期散曲小令的發(fā)展。作品清新雅致,是研究明代曲學的重要書籍。其中的木刻
年少時曾聽得蘇軾的《臨江仙·夜歸臨皋》,其中的“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句令我印象深刻且莫名地感動,想來那是個“無故尋愁覓恨”的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時代的天翻地覆,一路的坎坷與歡樂、冷眼與真情、熱鬧與寂寥,此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刻骨銘心。人生大抵都是由青澀到成熟、由浮躁到安靜、由憤世嫉俗到笑
中國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chǎn)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xiàn)新思想,F(xiàn)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jīng)營重于修辭運用,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中國新詩百年志》叢書主要內容為匯集1916年至2016年100年間的新詩及詩歌理論,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社負責組織業(yè)內專家學者
《田間詩選(百年誕辰紀念版)》介紹了,今年田間誕辰100周年,特編輯出版此詩集,詩集收錄田間經(jīng)典代表作《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等,力求全面反映田間各時期作品風貌。田間的詩形式多樣,信天游、新格律體、自由體都有嘗試。在新詩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他作過一些探索,以平樸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喚形成了明快質樸的風格。其詩作《假使我們不去
《大師美繪千家詩三》選取唐代的古詩代表作,如《詠柳》《春夜喜雨》《絕句》《望岳》《楓橋夜泊》《滁州西澗》等。
《草堂》詩刊以傳承大唐風骨,繁榮當代詩歌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內外,是成都詩意的城市文化符號,是華語詩壇的重要旗幟和標桿。海納百川,兼容并包,設置有封面詩人、實力榜、非,F(xiàn)實、大雅堂、實驗經(jīng)緯、臺灣青年詩人十二家、文本細讀、子美逸風等主要欄目以及其他不定期欄目。
本書中有三百多首《無題》,每首詩既獨立成章又相互聯(lián)系,可謂篇篇經(jīng)典!這三百多首《無題》內容及其豐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為我們詳細地勾勒出了一幅現(xiàn)代生活的圖景。伊沙的詩歌極具個人氣質和喜劇精神、現(xiàn)代性以語言的快樂為原則給人以新奇的感受。這不僅僅是一本詩歌集,更是對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解構。消解了傳統(tǒng)詩歌的神圣的外衣,使其剝露出
伊沙詩集·卷一 車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