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xiàn)代山東報刊知見錄》分報紙和期刊兩部分,均按報刊名稱的漢語拼音順序排列。其中目錄部分于每一種的題名下,簡要標注其創(chuàng)辦人、創(chuàng)辦地點、起止日期,有的還附有內(nèi)容簡介,供讀者參考。《近現(xiàn)代山東報刊知見錄》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楚簡帛逐字索引之一:《楚帛書》逐字索引;楚簡帛逐字索引之二《長臺關楚簡》逐索引;楚簡帛逐字索引之三:《望山楚簡》逐遼索引等。
《<容齋隨筆>成書研究》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容齋隨笤》的成書情況及其學術地位:首先盡可能全面爬梳洪邁著作的具體情況及其與《隨筆》之間的關系。其次梳理《隨筆》的成書過程,以及《隨筆》成書以后的部分版本的刊刻和流傳情況。再次通過《隨筆》對四部書籍的引用情況,分析考察洪邁所使用的常見文獻,并重點探討了《隨筆》所
孟文鏞編著的《越文化研究論著目錄匯編》收錄越文化研究的有關論著篇目和書目,并選錄部分有關的通俗性文章篇目和書目。全書分甲編和乙編:甲編為論文目錄,乙編為著作目錄。內(nèi)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越國文化研究的論著,第二部分為先越文化研究的論著,第三部分為百越文化研究的論著。《越文化研究論著目錄匯編》的主要價值在于:一是提供
經(jīng)學是影響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素,歷代學者都極為重視。李玲玲編著的這本《初學記引經(jīng)考》以《初學記》所引經(jīng)文為研究對象,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了《初學記》引用的經(jīng)傳注疏。通過引文與通行本的比較,重點考察文字、語音、辭匯的異同與變遷,分析版本、佚文、他注、異本的流傳和演變。《初學記引經(jīng)考》的研究有利於訂正今本《十三經(jīng)》訛誤,廓清異
本書為清內(nèi)閣侍讀學士、滿洲鑲黃旗人和素根據(jù)明代金陵琴家楊掄所撰《太古遺音》和《伯牙心法》譯為滿漢雙文對照譜。前為《太古遺音》,有譜有文,共收古琴譜三十四曲。
本書從生物醫(yī)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和心理學五個方面介紹科學未解之謎。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原名著名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的第一種,收入天津圖書館珍本古籍一百七十九種,其中稿抄本七十多種,明清刻本國內(nèi)收藏單位基本在三家以內(nèi),更有存世孤本和非常珍貴的批校本,除少數(shù)幾部,均為首次影印,具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
首都圖書館始建於1913年,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歷經(jīng)滄桑變遷,一代代首圖人孜孜以求,館藏古籍日益豐富,至今已擁有古籍藏書近50萬冊(件),其中善本6000多部,97000馀冊(件)。2008年至2013年,國務院先後頒布了一至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珍貴古籍入選。其中,首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基本書目(1995-2005)》為1995年至2005年我國(不包括港澳臺)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的標準書目,可供館藏質(zhì)量測評(或館藏補配)和指導閱讀使用。本書目正文中入選的圖書均具有相當?shù)谋灰么螖?shù),且經(jīng)相關專家審核。具體收錄標準可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基本書目(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