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題名孫奭疏,相傳是孫奭為趙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其體例大致符合通行之經疏樣式,對經文及注文進行疏證,以通俗串講為主。說解雖有疏誤,但大致通達,亦不乏精善之見。后收入《十三經注疏》,在孟學史上有相當?shù)挠绊憽jP于此書之作者,南宋朱熹最早提出質疑,認為是邵武士人假作,清代學者趙佑、周廣業(yè)以及四庫館臣等皆有進一步
《孔子家語正印》是一部明代產生的《孔子家語》的重要注評本,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三年(1623)怡慶堂余完初刻本!犊鬃蛹艺Z正印》由明代翰林院編修文震孟作序,禮部尚書顧錫疇注釋,孔子第六十三代孫、翰林院編修孔貞運評論!犊鬃蛹艺Z正印》對于孔子思想有極高的認識價值,在孔子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其豐富的注釋、評語反映了
本書主體內容圍繞為人的智慧、為學的智慧、為政的智慧三大部分展開。為人的智慧包括修己、齊家、處世、交友等。為學的智慧包括為學宗旨、為學目的、為學內容、為學原則、為學途徑第。為政的智慧包括為政理念、領導素養(yǎng)、領導職責、領取藝術等。本書力求在忠實《論語》原旨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為指針,運用政治學、社會心
本書對《易經》(包括《周易》和《易傳》兩部書)作釋讀,其指導思想是抓住《易經》根本性質、根本特征等要害、要旨,對《易經》作簡明扼要的解讀。
《宗圣曾子》一書為曲阜文化建設示范區(qū)推進辦公室組編的“儒家五圣”叢書之一。在兩千年的儒學發(fā)展史上,曾子是上承孔子,下啟思、孟的重要人物;在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曾子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來,繼往圣開來學,身肩道統(tǒng),萬世所崇的“宗圣”。該書稿以時間順序敘述了曾子的一生,包括曾子的家世、青少年時期、傳揚
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子思不僅是孔氏家族史上的名人,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孔子與孟子之間儒家學術史上傳承的關鍵人物,子思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子思以孔子之孫與儒家弟子的雙重身份,傳承了孔氏家學和儒學。本書為子思的評傳,共分八個章節(jié),內容為子思的生平,以及學術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等。其中包括以出土文獻印證子思思想,以及對《中庸》的
《亞圣孟子》一書為曲阜文化建設示范區(qū)推進辦公室組編的“儒家五圣”叢書之一。該書以時間順序系統(tǒng)細致地敘述了孟子的一生,包括孟氏淵源、孟母教子、私淑諸人、人性誠善、仁者無敵、浩然之氣、設教授徒、初游齊國、擁楹而嘆、歸魯葬母、顛沛流離、滕國善政、游說魏國、為齊客卿、予豈好辯、晝邑三日、哲人凋零、光照千秋等十八章內容。作者在廣
《復圣顏子》一書為曲阜文化建設示范區(qū)推進辦公室組編的“儒家五圣”叢書之一。該書稿以時間順序系統(tǒng)細致敘述了顏子的一生,包括顏子的家世、青少年時期的顏子、在衛(wèi)國時的顏子、離衛(wèi)之后的顏子、孔子返魯之后的顏子、顏子的英年早逝、顏子的圣人境界、顏子對后世的影響八章內容。作者在廣泛搜集、閱讀、利用各類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以圖文結合的
本書為《莊子集成》之一種,據(jù)《子藏·道家部·莊子卷》所收清抄本整理點校。是書在莊學著作中可稱簡要,似尚未完成之作。卷一于每篇篇題之后,有簡明意旨總括;每篇之末,綴有數(shù)十字評論,要言不煩,言簡意賅;卷二之后則或有闕如。書中除評注外,更兼有考證辨?zhèn)。書中《莊子》經文,則校以《南華真經注疏》(簡稱“郭注成疏本”),其有明顯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