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文言筆記+七絕格律詩“的形式展現南通歷史文化,梳理南通歷史文脈,在內容上涉及南通建置沿革、著名歷史文化人物、名人軼事、文化藝術、詩詞等方面,進而展現南通的歷史與城市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這是一部許倬云老師講述長江文明及歷史的中國文化史。本書主要講解了長江文明的緣起與發(fā)展,長江文明與世界文明的關系,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長江的歷史,了解中國的文化。現代中國的發(fā)展由長江流域發(fā)端,此后也肩負著大部分的發(fā)展任務。長江文明的形成,關乎中國族群、經濟、文化、政治等諸多方面的起源與發(fā)展。當代年輕人肩負著建設未來中國、未
2023年12月19日,在“長干古城——南京西街遺址重要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權威專家認定,在南京西街發(fā)現的“越臺環(huán)壕聚落”應稱“長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這是南京歷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書開篇從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北圖霸業(yè)建造越城和長干古城的驚天發(fā)現說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頭:從新石器
本書為陜西省嵐皋縣原曉道鄉(xiāng)地域的第一部地理志書,具有較強的方志、地理、地名、人文等史料價值。上限從有歷史記載的清雍正年間起,下限至2021年12月止。全書采用述、記、志、傳、圖、照、表、錄諸體,以志為主,圖文并茂,按編、章、節(jié)、目四個層次行文,分行政區(qū)域、自然地理、鄉(xiāng)土地名、商業(yè)貿易、社會事業(yè)、文化遺產、風土風情、宗族
《走讀瀘州》立足本土,以媒體的視野,記錄瀘州文化長卷里高光時刻。瀘州是長江上游的城市,被這條河流所滋養(yǎng),也被典籍和文物記錄的歷史長河所灌溉。瀘州的底蘊,是兩條河流塑造的。該書分為“走讀長江看見瀘州”、“知否知否宋韻瀘州”和“楊升庵的詩酒江山”三個部分,分別展現了瀘州的長江文化、石刻文化、詩酒文化等,這些文化的展現,不僅
本書分地理、建置、田賦、食貨、學校、典禮、武備、秩官、人物、藝文十志,復分四十條,綱舉目張,條貫井井,資料豐富。
本書回顧了一位德國籍外國人在寧波度過的20年生活歷程。書中詳細描繪了他游覽寧波歷史名勝的經歷,以及他為支持當地企業(yè)、了解全球市場所付出的努力,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這座城市。然而,歲月無情,生活并非總是充滿歡樂。本書還深入講述了他的妻子伊芙琳與癌癥抗爭四年的經歷,以及寧波和杭州人民給予她的溫暖與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作者對浙江
本書是上海檔案史料研究叢書的新一輯。收錄有關上海城市發(fā)展歷史的論文和歷史資料20余篇。有蘇智良的《我的上海史研究履歷書》,關于淮鹽運輸活動、《上海俄文生活報》變遷、麗新公司的債務危機等專題的研究,《申報》中有關漕河涇監(jiān)獄史料的”讀檔隨筆”,以及《徐家匯藏書樓有關上海法租界的法文文獻概述》等”檔案指南”。全書目錄有英文翻
本書描寫了嶺南古城雷州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百態(tài),也是作者與這座城市的故事。這座建城逾2000年的古城,是祖先留給雷州人民的寶貴資源,是寄托雷州人民感情、留住歷史記憶、記住美麗鄉(xiāng)愁的文化傳習地。作者以獨特的視角,以個人與古城共同成長的過程為主線,以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講述古城的故事,文筆輕松活潑、富有情懷,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期
該稿是2022年7月新開館的西藏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雪域長歌——西藏歷史與文化展》的圖錄。全書第一部分為史前部分“泱泱華夏、高原初曙”,介紹了代表西藏高原早期人類生產生活狀態(tài)的標志性遺址和出土的大量遺存。第二部分“唐宋迭代,吐蕃盛衰”,展現了公元7世紀到9世紀下半葉西藏與祖國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的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