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棟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精編(1917-2012)》為中文專業(yè)基礎課“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精編版教材,全一卷版。上編九章,系現代文學部分;下編十章,系當代文學部分,敘述時段延伸到2000年以來的新世紀文學。全書高屋建瓴,精要地梳理敘述了百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發(fā)展歷程,章節(jié)的新設置顯示出編者提綱挈領、不落舊套的文學史思路。
本教材立足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的概貌,從社會文化、文學理論、創(chuàng)作實踐等方面,對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藝思潮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梳理。同時,還在論述中對各種文藝思潮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了辯證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本教材在研究方法上實現了理論闡釋和文本分析相結合、學理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有助于讀者全面、生動地了解當代中
本書著重介紹了中國文學從萌芽時期到近代的發(fā)展歷程,以朝代為序安排章節(jié),正文部分大都以文體為線索,重點介紹各類文體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對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著重要影響的作家作品專門論述。
《文學史的命名與文學史觀的反思》主要是對現有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中文學史的命名和文學史觀的反思,借助“民國文學”這一較具啟發(fā)性的概念,作者重新梳理了文學史觀的發(fā)展階段、價值與邏輯缺陷、思想建構和學科建構,結合具體文本對其所建構的理論做了深入解讀。
《中古文學史論》是王瑤先生原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分期研究”(漢魏六朝)課程的講稿,探討起于漢末,訖于梁陳的“八代”范圍的中古文學思想、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學風貌,其治學思路與方法深受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的影響,《中古文學史論》中關于中古文學的具體論述及文學史研究方法論,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一代又
劉潔主編的《西北地域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論輯》收入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師已發(fā)表或撰寫的與西北地域和民族文學文化相關的論文30篇左右。其內容涵蓋了西北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多個方面內容,如西北少數民族文學理論研究、西北古代文學研究、西北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敦煌文學與文化研究、古代少數民族史詩研究、古代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究及西北方
元明清及近代這一歷史階段,文學的主角由詩文轉為小說與戲曲。通過《中國古代文學史3:元明清及近代(第二版)/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的學習,讀者可以了解元明清及近代文學發(fā)展的大致軌跡,熟悉相關的著名作家與作品,提高對古代小說和戲曲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讀者還可以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分析,提高文字的表達能力
本書共分10章,采用歷史年代分期遞進的寫作框架,從文學啟蒙期的先秦一直寫到正在發(fā)生而無法做下論斷的當代;從3000年前《詩經》的“關關雎鳩”一直寫到2012年底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面對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學,我們不得不“忽視”絕大多數優(yōu)秀篇章,而擷取其中相對更具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展現給讀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