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泯的記憶:口述焦裕祿》以口述史的形式,再現了焦裕祿一生的先進事跡。作者深入農村一線、田間地頭,走訪基層社區(qū),遠赴外地,采訪與焦裕祿一起戰(zhàn)斗、生活、工作過的戰(zhàn)友、同事、領導、親友和基層群眾,并參閱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歷史檔案,為研究焦裕祿精神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書中有很多珍貴的照片,圖文并茂,可讀性較強。為廣大干
王永炎先生(1938—),河北順義縣人。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學院,留校工作。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晉升為主治醫(yī)師、講師。1981年5月晉升為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1984年2月任北京中醫(yī)學院院長。1985年5月評為主任醫(yī)師。1987年6月復評為教授。1997年4月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校長。同年10月當選
中國當代著名粵劇藝術家、紅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紅線女的評傳,立體呈現其德藝雙馨的光輝形象,全面評析“紅腔”藝術價值。本書由紅線女藝術中心主編,組織粵劇研究專家謝彬籌、謝友良、練行村進行撰寫。參考大量紅線女自述、訪談、專家評論等資料的基礎上,真實還原了紅線女的精彩人生和心路歷程,講述其從幼時學藝、嶄露頭角,籌辦真善美劇團,到劇影
本書特精選了納蘭容若具代表性和富于藝術感染力的多首詞作,分“詞意”“詞解及寫作背景”“賞詩析詞”三部分逐步探討,通俗易懂的詞意結合詳盡的詞解及寫作背景解析,把讀者引入納蘭詞唯美的境界,似乎每位讀者都能深刻地窺見容若內心的苦樂與悲喜,讓讀者在這紛擾的世界中,能夠靜靜聆聽容若心靈深處的喃喃細語,得到美的熏陶與心靈的慰藉。
本書《老舍集》分上下兩篇,上篇寫老舍的傳奇人生;下篇為作品精選,匯集了眾多傳世名作,包括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短篇小說《微神》《小玲兒》等;散文《貓》《大明湖之春》《我的母親》等;劇本《茶館》《龍須溝》。
《李先念風采/老一輩革命家風采》以翔實可靠的材料,記述了李先念投身革命,在戰(zhàn)火中迅速成長為的紅軍年輕將領和軍事家的經歷,展現了李先念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以堅定的信念、超凡的膽略、出色的才干,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建立的不朽功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的歷程。
《葉劍英風采/老一輩革命家風采》依據史實,以文學傳記的筆觸,選取了葉劍英元帥人生經歷的不同側面和重要階段,探索他成長足跡、心路歷程、情感軌跡以及不同時期重要關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入手,帶領讀者回顧并領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領導人,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呈現給讀者的是一位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葉劍英光輝
戴望舒,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被譽為“雨巷詩人”。他上承中國古典文學之光澤,旁采法國象征派象征化的意境,開啟現代派的詩風。本次編輯出版的《戴望舒集》分上、下兩篇:傳記和作品精選。其中,詩歌、散文和小說各分為創(chuàng)作部分和翻譯部分。
《蕭紅集》精選了蕭紅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篇。全書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蕭紅驚世駭俗的一生,下篇節(jié)選了蕭紅的名作,包括小說《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小城三月》;散文《又是春天》;詩歌《苦杯》(組詩)《八月天》等;戲劇《民族魂魯迅》《突擊》(三幕。粫拧吨率捾姟返,是一部名副其實的
元季四家之首黃公望(1269-1354)及其巨制《富春山居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所獲地位及評價之高,身后至今無人能及。故此,其始終是學界研究熱點。圍繞黃氏及其創(chuàng)作所展開的學術探究,從筆墨技法到畫卷真?zhèn),從畫格畫品到卷軸流傳,等等,關涉眾多亦成果斐然。然而,作為全真道于江南地區(qū)興盛之際的重要弟子之一的大癡道人黃公望,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