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系統(tǒng)、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思想的融合、中國古代文學觀念的發(fā)展演變、中國古代文學的主體意識進行論述,進而解析中國古代文學的審美觀念;其次基于松柏、靈芝、薔薇、桃花四點著重分析中國古代文學的審美意象與題材;接著探討中國古代文學的不同價值體現(xiàn);鑒于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書中將其審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長篇小說《城中村》描寫了一個城中村近四十年的變遷。作者用細膩的筆調(diào)描述了勤勞的九爺、九奶、六爺、六奶等眾多住在城中村的農(nóng)民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艱苦奮斗,使貧窮的城中村走向富裕,把一間間低矮的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甚至與包圍在村子四周的高樓大廈媲美!他們在奮斗的過程中,雖有艱辛,但換來的是美好的幸福
本書是當代作家云舒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從京城金融博物館的一個玉算盤寫起,時間跨越一百多年,以社會變革中的經(jīng)濟發(fā)展為背景,書寫了平遠縣城中石、閻兩家票號四代人在社會變革中生活與奮斗的歷史畫卷。小說由抗戰(zhàn)時期和當下社會兩個時代的兩條線索并行推進故事發(fā)展,塑造了石曉北、章十八、蔣珠礫、閻福海等人物形象,通過將近結(jié)尾時不同
張家界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區(qū)。本書作者歐陽斌曾在張家界市擔任分管旅游的副市長6年,他走遍了張家界市的山山水水,總是不遺余力地推介張家界的絕美風景和特色人文。他用所愛的詩歌記錄自己對張家界山水的深情,記錄自己在張家界生活、工作的感悟。本詩集收錄作者在張家界8年間創(chuàng)作的詩歌600多首,分為“山水人文篇”“工作生活篇”兩個篇
田子壽為明代容美土司司主(宣慰使)田世爵第六子,田國華為田子壽侄子。本書為田子壽田國華叔侄詩集合注合校,包括《田子壽詩集》八卷,《田國華詩集》一卷,詩體包括古樂府、五七言古詩、五七言律詩、五七言絕句!短镒訅墼娂飮A詩集》為容美土司文學瑰寶,也是早期土家族重要史料。此書是校注者們以明天啟七年刻本為底本,以傳世手抄本為
《丁鶴年集》,原四卷。是四庫全書所收元人文集中少有的湖北籍作家別集。丁鶴年的詩在元末明初獨樹一幟,廣為流傳,由于其生活在元末明初,對當時的社會混亂和生活窘迫有著切身的感受與領(lǐng)會,又自覺學習杜甫以詩為史,故其詩是可以作為信史來讀的。加之其詩沉郁頓挫,逼近古人,有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所以受到時人的尊重和后人的喜愛,也值得今人重
《楚風補》,由清人廖元度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校注。該書共四十八卷,并附前編、末編各一卷。搜集了上自遠古,下迄明末有關(guān)楚地的詩歌謠諺共五千余首,其時間跨度之長,包羅作者之廣,所輯作品之多,是我國古代詩歌總集中所罕見的。該書是第一部全面而系統(tǒng)地匯輯楚地詩歌的典籍,為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獻資料。所錄詩歌題材廣泛,
王廷陳,字稚欽,別號夢澤,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的著名詩人,著有《夢澤集》!秹魸杉,《四庫全書》據(jù)安徽巡撫采進本收入,全書二十三卷。其詩語警意圓,軒然出俗,為一時之秀。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稱其詩“如良馬走坂,美女舞竿,五言尤足長城”。清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中贊王氏詩“音高秋竹,色艷春蘭,樂府古詩,殊多精詣”!
書稿為明夷陵(今湖北宜昌)雷思霈所撰,由周德富先生依據(jù)明刻本《雷檢討詩》《蓬池閣遺稿》等校注整理而成。全稿包括四個部分,收錄了《雷檢討詩》,包括《歲星堂》《百衲閣》《甘園》《勾將館》《醉石宅》五詩集;《蓬池閣遺稿》,其中詩四卷,文十卷;方志、總集、別集等所收雷思霈其他詩文,包括志書《荊州方輿書》《施州衛(wèi)方輿書》以及他著
《大厓李先生詩文集》,明李承箕著。共二十卷,其中詩十二卷,文八卷。集中文字出入經(jīng)史,縱橫跌宕,雄深雅健,道意成章。李承箕之心跡,斯集大體可尋。本書由湖北科技學院朱志先教授以湖北省圖書館所藏吳廷舉正德五年刻本為底本,以上海圖書館所藏清代手鈔本及國家圖書館所藏《大厓李先生文集》等為參校本,進行了系統(tǒng)點校整理。文后另附有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