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者的初心》是日本禪師鈴木俊隆坐禪時的演講輯錄,由其弟子整理成書,闡述了禪修正確的練習正確的態(tài)度與正確的理解,旨在引導讀者通過禪修認識自我、體悟原初本性、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鈴木俊隆從坐禪時的正確姿勢、呼吸時的心念專注、打坐時的心緒波動等日常生活情境切入,延展到事物本真、存在本質、原初本性、無上禪境等的微妙感知,玄妙的智慧隨字頁流淌:打坐時保持正確的姿勢是為了進入正確的狀態(tài),行為處事是我們本性的表達,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做事,那么其他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我只是一扇門而已,在一呼一吸之
《古典神話》歷經多次修訂,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系統(tǒng)介紹了希臘羅馬神話和英雄傳說,并深入探討了古典神話對后世文學藝術的影響,視角多維,文獻豐富,既能成為西方古典學研究者的基礎文獻資料庫,又可視作普通讀者系統(tǒng)了解西方神話及其研究的入門書。全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創(chuàng)世神話與眾神》在界定古典神話的基礎上,綜合分析了希臘神話的歷史背景,并以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阿波羅、赫爾墨斯、狄俄尼索斯等主要神?o進行了分章解讀。第二部分《希臘傳說》聚焦于忒拜英雄傳說、邁錫尼英雄傳說、特洛伊英雄傳
《中國本土宗教研究》為集刊,包括理論前沿、經典解讀、歷史鉤沉、田野調查、區(qū)域聚焦五個欄目,對中國本土宗教發(fā)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問題、道教科儀、民間信仰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本輯為第8輯。
全真道創(chuàng)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為中國社會兩大核心道派。學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視角,從多學科維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古時期僧人西行求法活動,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乃至亞洲佛教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亦是近年來興盛的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議題。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被誤解的佛教、悉達多的苦與自由、“緣起”的世界、生命流轉的秘密、世界是真實的嗎、不二與空、安心之道、誰控制了“我”、心的鍛煉、生死與涅槃,分別從一個佛學的基本觀念或實踐切入,如緣起、無我、禪修等,以此形成一張“游園指南圖”,使讀者能夠迅速地尋找到佛學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這個“思想花園”里值得駐足觀看的某些核心景點。作者在講解時,一方面注意中國佛學本身的基本脈絡,另一方面又結合現(xiàn)代生活的體驗來觀照佛學,是一部適合現(xiàn)代人的佛學通識讀本。
杜道堅(1237—1318年),字處逸,自號南谷子,安徽當涂人,宋元之際著名道教學者,道教茅山派重要代表人物,撰《道德玄經原旨》《玄經原旨發(fā)揮》等書!兜赖滦浽肌,凡四卷。以“尊皇道”、“尚帝德”,發(fā)明“內圣外王”為旨要。本書援儒釋老,采摭儒家性理之說,證以《五經》《四書》之言,參以上古帝王之事,以明老孔無二道之旨。本書文約義豐,不囿成見,對《道德經》之辭旨意蘊多所發(fā)明,在歷代老子注疏中頗具特色!缎浽及l(fā)揮》,凡兩卷。此書之所作,以南宋謝守灝撰《老子實錄》《年譜》,述老子應世度化之跡頗詳
“中國符號”系列叢書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普及性讀物,該系列圖書選取了樂器、神話、剪紙、匾額、書法等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符號,以通俗的語言解讀其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核,闡述其發(fā)展歷史和思想流變,力求多角度地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獨特魅力。本書介紹了中國神話的起源、發(fā)展、流變、分類,以典籍中具體的神話分析我國的神話觀、神話體系構建等,展現(xiàn)了中國神話在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的獨特魅力,并尋找中國文化的源頭和價值。
本書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文化叢書》之一,是“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2024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本書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訂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華民族的倫理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深層結構,它是在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眾心理上的積淀與自覺,是儒道佛三家倫理思想的融會對中華民族長期熏染、影響的結果。儒家、道家、佛教的價值觀念,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價值目標的三維坐標,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秉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兩創(chuàng)”精
本書首次集結了國內著名佛教哲學研究者王雷泉先生多年來面向學生與公眾的演講文稿,主題有“中國佛教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佛教哲學與環(huán)境生態(tài)”“佛教生態(tài)哲學的基本原理及實踐路徑”“禪的精神與人生智慧”等,涉及《六祖壇經》《法華經》等禪宗經典的哲學解讀。全書從哲學角度,對佛學經典或公案進行解讀,如對”煩惱即菩提“等進行了詳細的哲學辨析,還對因果、心性等術語進行了解讀,幫助讀者從哲學角度,對禪宗和佛教思想的發(fā)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