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作為與儒家對立的學術、政治團體,與聲勢浩大的儒家分庭抗禮,平分秋色,甚至后來居上,以至于“亞圣”孟子都不得不驚呼:“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墨家之所以能在戰(zhàn)國初期異軍突起,根本原因在于它比儒家更適應當時的社會發(fā)展需要,它提出的一些新的主張引起上至諸侯、下至黎庶的強烈興趣。墨家以尚同為政治主張
所謂“名家”,就是指以探討名實關系為核心,注重對名詞概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倡“控名責實”學說為其基本特征的學術思想流派。名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為春秋末期的鄧析,此后相繼形成了三個基本學派:宋尹學派、惠施學派和公孫龍學派。從這三派的學說內(nèi)容和各自所具有的基本思想傾向來看,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稱為人文主義、科學主義和邏輯主義。
墨子全鑒(典藏誦讀版)
《呂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雜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個部分,共計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內(nèi)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農(nóng)、縱橫、陰陽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極其珍貴的資料!秴问洗呵锶b(典藏誦讀版)》萃取了整本書*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釋和譯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呂
《大學》文辭簡約,內(nèi)涵深刻,影響深遠。兩千多年來無數(shù)先賢由此步入儒家學說的圣殿。《大學》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和思想,系統(tǒng)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對現(xiàn)代人做人、做事、立業(yè)等均有深刻的啟迪意義!洞髮W全鑒(典藏誦讀版)》以《大學》中的至理名言為導言,從處世經(jīng)驗和人生勵志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蘊藏其中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全面鋪開論述《老子》八十一章,以問題為主題,諸如老子的宇宙論與本體論、治國論、思想方法、清靜論、自知論、天道與人道論、人與自然的關系、德性論、觀的藝術等,力圖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達到一個有深度的解讀。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在行文方式上,本書文字力求簡易通俗、深入淺出,對于一般讀者來說,只要閱讀正文就能理解,但
為黑龍江大學龍江哲學研究叢書*本。本書從人物研究、概念研究、比較研究、宏觀研究四個方面展現(xiàn)儒學的發(fā)展與構(gòu)成,展現(xiàn)儒學發(fā)展的契機和出路。1.人物研究:儒學是由不同時期的儒學人物建構(gòu)的,對儒家的人物思想的把握對于理解儒學不可或缺。本研究以儒學人物為個案,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張載、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王
儒教義理以民本本位立場、性善信念前提、天君民合基本架構(gòu)、禮法綱常核心內(nèi)容、明德親民價值取向、天人合一思維模式、人文君子擔當主體、夏以化夷歷史脈動、內(nèi)化外學時中創(chuàng)新為基本要素,而這些要素無不具備寬廣厚實、至善至美的經(jīng)典文本學理依據(jù),儒教十三經(jīng)(亦即廣義的四書五經(jīng))實際擔當了塑造中華民族基本性格的*精神憲法。為方便當代國人
《孟學研究:探《孟子》》是作者的孟學文集,內(nèi)容涉及《孟子》研究,明清孟學研究。辨析孟子人性論,指出其內(nèi)在矛盾。宏觀俯視明清孟學,展示成就,指出不足?疾齑髡鹈蠈W四書所反映的戴震人性論、理欲觀的嬗變歷程。傾力挖掘焦循《孟子正義》的學術成就、孟學地位及影響,并指出其疏失。辨析《孟子》,推舉圣典;考辨孟學,弘揚圣學。
自宋明以來,儒學圈普遍尊孟抑荀,并且多從孟學立場曲解荀子思想。本書作者自2001年起,以“當代新儒家荀學派”的立場和“創(chuàng)造的詮釋學”的精神,建構(gòu)一個“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路,為當代儒學發(fā)展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本書的要旨如下:(1)跳出孟學立場的誤讀,徹底重讀《荀子》,為荀學哲學找到一個全新的、等值的、比較符合華人心理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