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商玉生先生,記錄下他走過的路、想過的問題、做過的努力,傳承他的精神與信念,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發(fā)展論壇、愛德基金會傳一慈善文化基金決定聯合舉辦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會,并編輯出版這本紀念集,具體編輯工作由愛德基金會傳一慈善文化基金承擔。紀念集分為“其言”“其行”和“其生平與自述”三個
羅榮渠先生(1927—1996)是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現代化研究的開拓者。2017年10月舉行“紀念羅榮渠教授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暨中國現代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會后征集紀念文稿和研究性論文,編為本書。上編回顧了羅榮渠教授坎坷、豐富而成就卓著的一生,追懷他的學術風范和家國情懷,闡發(fā)他在現代化研究以及美國史、拉丁美洲史、中外關
本書系已故已故武漢大學教授劉緒貽先生之追思紀念文集。劉緒貽教授一生致力于美國史、社會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是中國美國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一,是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創(chuàng)立者之一,也是湖北省社會學會首任會長,其學術理論與成果在學界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我國世界史學科及社會學學科的傳承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書中劉緒貽教授的子女、親友、
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者以及重要的國家領導人。然而,近年來學術界以及坊間對郭沫若的的認識多有偏差,將郭沫若塑造成兩面人墻頭草等形象,諸多言論都是建立在不實之詞的基礎之上。本書對于一個時期以來,郭沫若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及其他問題上的種種流言與抹黑,進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加諸郭沫若身上的不實之詞。同時
本書為2016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的采訪實錄,以每位獲獎者的成長經歷、奮斗故事,對于科學、研究與人生的思考為主軸,同青少年讀者、科研工作者展開一次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談,進行一場偉大而深刻的精神探索,用獲獎者的科學精神和專注的工作態(tài)度激勵、啟迪年輕一代,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噴涌奠定堅實的科學思想基礎。 本書受眾為青
大家雅事叢書旨在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學者進行學術訪談和人生訪談,記錄下他們對人生和學術的思考,使得珍貴的學術思想得以傳承,并為后輩學者樹立起榜樣,也從另一個角度彰顯了我院40多年來在社會科學界的成果。本書為叢書之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原所長周弘自述集,主要講述其成長經歷、求學之路、研究領域以及對學術、對人生的一
本書從范旭東各類文稿中摘錄80條語錄,結合他的生平事跡,逐一進行評述,每一條評述基本上都包含三個部分的內容:歷史背景描述、文本解讀、啟示。全書分為四章:范旭東說愛國、范旭東說帶團隊、范旭東說辦企業(yè)、范旭東說修身。溫故而知新,該書對讀者有很強的啟發(fā)意義和教育意義,對豐富地方文化研究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文化價值。
本書通過對云南現存或瀕危的民族傳統(tǒng)手工、目前仍活躍于市場和鄉(xiāng)野的手工絕技、絕活,以及藝人故事的挖掘和紀錄,從一個充滿色彩、記憶、本土特色和人文的角度,去展示一個精妙、特別、有趣、既鄉(xiāng)土又時尚的和諧云南。本書紀錄、采訪了云南九十一位民間手工藝人,調研、拍攝、采訪的足跡遍及云南五十多個縣的山山水水,展現了民族民間手藝與守藝
在以往的盛宣懷研究中,他所從事的以洋務建設為主體的實業(yè)活動,被廣泛視為其事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得以躋身歷史舞臺的根本;而在盛宣懷一生事業(yè)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賑災活動,則向來未受學界重視。實際上,賑務不僅對盛宣懷來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業(yè),而且與其洋務活動形成了極為復雜的交織,并對盛宣懷一生中諸多關鍵時刻產生了極大影響。因
本書以王右木與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運動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分析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運動發(fā)生的主客觀背景,概括王右木逐步轉變?yōu)閳远ǖ鸟R克思主義者的經歷,進而梳理和論述其所從事的革命實踐和主要思想。王右木作為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其勇于開拓、敢為人先、不畏犧牲的事跡和精神,不僅展示了那個年代的進步青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