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由三部分組成:上編"文體源流敷演"是對話本小說發(fā)展過程中的一些歷史及普遍性問題的綜合性研討;中編"小說專集講論"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小說集加以分析;下編"名篇佳作說微"則以部分經典文本為中心,從小說史角度透視其文體價值與歷史內涵。三個部分互為補充,文本詮釋引出的普遍現象在綜合研討中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此為第十一輯,分為“本刊特稿”“中國古代、現代詩歌研究”“詩歌史及詩歌文獻研究”“域外雅音”和“青年論壇”五個欄目。書中既有對古代詩歌的研究,也有現代詩歌的研究;不僅收錄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也關注日本、歐美等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名家的文章,也有青年學者
《樂府學》是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文章的學術集刊。2013年,樂府學會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成為國家一級學會,本集刊作為樂府學會的會刊,擬每年出版兩輯,刊登有關樂府研究的學術文章。本輯收錄
“人口較少民族文學”是我國多民族文學中的重要一極,也是目前我國多民族文學研究中非常薄弱的一環(huán)。本書對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現代性轉型過程中生成的諸多殊異性審美現象與其敘事經驗加以理論概括及實踐總結,從而對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審美生成及其相關問題加以探源性研究,以呈現出該類型文學與其它文學的某些非規(guī)約性特征,充實和完善當
《北宋詩歌與政治關系研究》以北宋政治詩為研究對象,探討詩歌和政治的相互關系,運用以史證詩的方法,為北宋政治詩的發(fā)展原因、發(fā)展過程、政治內涵和藝術特點提出全新的看法,使北宋詩歌的研究領域具有突破性的進展。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就北宋詩歌和政治的重要問題展開探討,側重宏觀論述;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別就各時期主要詩
《想不到的西游記》寫到了孫悟空從化生到強大,最終引發(fā)了與既有天界系統的武力沖突,以此為線索小說展開了宏大的神學構想和訴求。之后隨著取經團隊的組建,漫長的西行之旅開始了,在這一過程中取經成員的豐富性格得以呈現和改造,最終完成使命,獲得救贖。小說中眾多仙佛神魔人物有著極其豐富的性格,性格中又有著極其微妙的張力,情節(jié)中有很多
詞,是一種傳統的文學體裁。因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繪文人眼中難逃浮浪淺薄的美女和愛情,歷來被稱為“艷科”“小詞”。小詞如何從愛情的品格升華到人生的境界,如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修養(yǎng)?讀者又如何能夠從小詞中領略這種修養(yǎng)和境界?葉嘉瑩女士將為您細細評賞,雖小詞,大雅存焉。
《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第二版)》研究唐代集會總集及相關的詩人群的活動與創(chuàng)作,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考論唐代集會總集及相關的詩人群體,考述了《翰林學士集》與太宗朝宮廷詩人群體,《景龍文館記》與唐中宗朝修文館學士群體,《大歷年浙東聯唱集》等。下篇在上編研究的基礎上,輯集并?碧迫思瘯偧叻N:《景龍文館記》、《大歷年浙東
宋代南渡詩歌既面臨南北宋之際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外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又無法回避宋調業(yè)已成熟且弊端漸露,而詩壇又一時難成找到新的出路這一窘境。因而,此詩的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狀態(tài)。本書主要討論宋代南渡詩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等相關內容。
《兩京論詩》選取了作者近十年來重要的關于中國新詩研究的文章。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新詩史散論,第二部分為聞一多新詩創(chuàng)作與詩學理論研究,第三部分為新詩鑒賞"抽樣分析"。書名《兩京論詩》,取意于作者拜師受業(yè)于北京,工作生活于南京,書中的絕大部分文字,均寫于這"兩京"。作者是厚積薄發(fā)型的學者,筆下所出不多,但堪稱字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