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了近年來作者在常微分方程邊值問題和定性理論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共九章。第1-6章利用Leray-Schauder度、迭合度理論、錐上不動點理論、上下解方法、**值原理和單調迭代技巧研究了非線性常微分方程、時標動力方程非局部邊值問題的可解性、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以及解的收斂性。第7-9章主要介紹種群動力系統(tǒng)中離散
本書共19章,系統(tǒng)介紹了光譜分析法(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紅外與拉曼光譜法、分子發(fā)光光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解與庫侖分析法、極譜與伏安分析法),并對毛細管電泳分析法、X射線光譜法及熱分析法進行了簡單介紹。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基本概念和ZU的公理;第二部分討論了如何由此引出自然數、實數、線等概念;第三部分的主題是基數和序數;第四部分主要討論了選擇公理和連續(xù)統(tǒng)假設。本書不僅由淺入深地呈現了集合論領域的技術手段和證明結論,還論述了這些工作背后的哲學動機,可以讓讀者了解那些貌似繁雜冗長的技術細節(jié)背后的哲學思考。
本書介紹了電介質絕緣材料技術的基本概念,固體電介質中空間電荷產生、發(fā)展和消散的基本理論和仿真分析方法,電聲脈沖法空間電荷測量技術及幾種典型的測量系統(tǒng),納米粒子表面接枝技術和電介質復合技術在絕緣電介質改性中的應用,凝聚態(tài)結構、納米界面調控、絕緣材料老化對低密度聚乙烯、聚酰亞胺、硅橡膠和油紙等典型絕緣材料空間電荷特性的影響
摩擦起電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兩個物體摩擦或接觸-分離就會產生摩擦起電。由摩擦起電引起的靜電效應,在機械、輕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同時也給石油輸運、工業(yè)生產等帶來安全隱患,對人們的生活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摩擦電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其收集和利用受到廣泛關注。本書以摩擦表界面的起電原理為出發(fā)點,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摩
基本解方法最早由V.D.Kupradze在文章PotentialmethodsinelasticityJ.N.Sneddon和R.Hill(Eds),ProgressinSolidMechanics,Vol.III,Amsterdam,pp.1-259,1963中提出。自1963年開始,出現大量基本解方法的計算,但鮮有
本書是“無機化學探究式教學叢書”第22分冊。全書共7章,包括f區(qū)元素概述、稀土元素的光譜性質和磁學性質、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稀土元素配位化學簡介、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離、稀土元素的應用簡介、錒系元素概述。編寫時力圖體現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前沿性,融入學科發(fā)展,緊跟學科前沿。作為基礎無機化學教學輔助用書,本書以促進學生科學素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由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創(chuàng)建。四十年來,應用數學研究所為數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為國家科技和經濟發(fā)展,為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BR》本書收集和匯編了應用數學研究所1979—2019年發(fā)展歷程中的部分相關材料,以茲紀念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
本書主要介紹了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中的原子分子結構、光譜和碰撞,先進光源與原子分子物理,冷原子物理及其應用,奇異的原子分子團簇四個前沿領域,著重論述了各個方向的科學問題,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特色、優(yōu)勢和不足,以及對未來發(fā)展的建議和意見。
《有機化學》(第三版)是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材。本書貼合高等學校工科和農科類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的需要,研究和吸納了國內外經典教材的優(yōu)點,并凝聚了編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全書共分18章,第1章介紹了學習有機化學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第2~6章以及第8~17章按官能團分類化合物并由淺向深推進介紹,每章包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