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了中國科幻文學與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獻,基本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與文化思考。這些思考涉及文類的觀念、創(chuàng)作的流派、理論問題的爭論,以及具有典范意義的作家自述。本書對中國科幻創(chuàng)作理念的生成和發(fā)展、重要問題的思考和爭論脈絡、流派的誕生和延續(xù)等進行了很好梳理。本書還邀請了正在高校中進行教學的青年學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宗,博學多才,詩、詞、文創(chuàng)作和學術著述都成就卓著,為當時和后世所欽仰。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不但幾乎是全能的,而且?guī)缀跏侨珒?yōu)的,其詩、詞、古文、辭賦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
東方民間文學是東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絢麗多彩的東方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共同構成了東方文學的整體,而且古老的東方文學的傳統特征主要見之于民間文學。東方各國有著取之不竭的民間文學遺產,而且世界史詩寶庫中的活形態(tài)史詩主要流傳在東方。因此,加強東方民間文學的研究無論對建構完整的東方文學體系還是對世界民間文學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
本書是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節(jié)能低碳經典文化的階段性成果,均來自湛江分公司海上一線油田員工的業(yè)余創(chuàng)作,通過精心整理和匯編“播種·文化的土壤”“躬行·深耕在節(jié)能”“點滴·汗水與智慧”“盎然·綠色美麗油田”以及“春暉·我的綠色心路”五個主題,以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深刻展示了海油人在油氣田節(jié)能管理和生產實踐中的種種
劉師培是清末民初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其文學思想涉及“藻繢成章”的本質觀、“歸于雅馴”的語言觀、三維一體的功能論和“駢文正宗”的文體論等多個方面,同時他也展示了對多種文學研究方法的理論重視和實踐運用。本書在全面梳理劉師培文學思想的基礎上,多維探討促使其文論生成的文化語境,其中既有家學、鄉(xiāng)學和傳統文論的積淀浸潤,也有西學融
本書是母題、意象研究與文化學研究相結合的一次嘗試,擷取古今中外民間口頭文學和文人書面文學文本中的十七類馬意象為研究對象,在史詩、諺語、詩詞歌賦、筆記小說等文體間自由穿行,集中展現了馬母題意象文學的文字魅力和文學內涵。在此基礎上,本書試圖全面呈現馬母題意象中所蘊含的北方游牧□□所獨有的審美心態(tài)、文化記憶和生命意識,進而提
中國現代小說甫一開始就被死亡陰影籠罩,充滿時間焦慮和生存焦慮。本書使用個案解讀、比較研究、外部研究、因果互證等多種文學理論研究和分析的經典方法,以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死亡敘事為切入點,研究現代作家的精神追求與小說的審美取向、現代作家生命意識的覺醒與思想啟蒙的困境,挖掘現代小說死亡書寫的精神內涵、死亡敘事視角的轉換和不同話語
本書通過文獻梳理和田野調查,抽絲剝繭,探討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是如何講述白帝天王故事的,為何會如此講述,以及由此帶來的敘事演變。本書認為,白帝天王故事源于宋代靖州楊氏的“北地天王”祖先記憶,后隨部分楊氏族人向今湘西地區(qū)的遷徙傳入當地,經元明清時期地方社會的進一步開發(fā)而流傳開來,形成日益多元的故事版本。白帝天王敘事從“祖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