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服務諸多問題的解決需要構建切合當前農村實際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而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制度模式。鄉(xiāng)村社會資本在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的供給、運作和效率提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本書從鄉(xiāng)村社會資本維度研究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具體包括: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反思、構建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實現(xiàn)農村公共服務制度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困境的突破、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的提升、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在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以及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途徑等方面內容。本書在農村公共服務問題解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及其效率提升上具有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汪杰貴 1981年生,安徽桐城人,F(xiàn)任教于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管理學博士。在《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城市問題》、《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19篇。主持省廳級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項目,共計13項。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一 理論意義
二 現(xiàn)實意義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
一 公共服務與農村公共服務
二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與農村公共服務農民
自主供給制度
三 社會資本與鄉(xiāng)村社會資本
第四節(jié) 研究的思路、基本框架和結構
一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二 結構安排
第五節(jié) 研究方法和主要創(chuàng)新點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研究述評
一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問題
二 農村公共服務概念
三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概念界定
四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研究述評
一 社會資本研究述評
二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研究述評
一 制度變遷理論基礎
二 我國農村制度變遷
三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關系研究述評
一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
二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
第五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制度效率關系研究述評
一 社會資本、制度變遷與經濟發(fā)展
二 社會資本與制度變遷效率
三 社會資本與制度效率
小結
第三章 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
第一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歷程
一 古代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二 民國時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三 新中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第二節(jié) 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的價值取向
一 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價值取向
二 我國各時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價值取向
第三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安徽省的個案分析
一 清代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二 民國時期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三 1949年后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四 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變遷的價值取向
小結
第四章 現(xiàn)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反思
第一節(jié) 現(xiàn)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理念基礎分析
第二節(jié) 現(xiàn)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缺陷分析
第三節(jié) 現(xiàn)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效率分析
第四節(jié) 現(xiàn)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反思:安徽省的個案分析
一 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理念基礎滯后
二 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不健全
三 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效率低下
四 安徽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配套改革
小結
第五章 農民自主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公共事務自主治理與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
一 公共事務自主治理理論
二 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特征
第二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的制度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的供給困境
一 公共事務自主治理制度與公共治理范式難點
二 制度供給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的供給困境
小結
第六章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困境的突破
第一節(jié) 社會資本積累與自主治理制度供給困境突破
一 信任與社會資本的關系
二 信任和自主治理制度供給關系
三 自治組織的社會資本積累與突破自主治理制度供給困境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積累與突破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困境
第三節(jié) 社會資本與桐城市B村自主興修家塘制度困境的突破
一 安徽省桐城市B村自主興修家塘緣起
二 桐城市B村農民自主興修家塘制度的供給困境
三 案例小結
小結
第七章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的提升
第一節(jié) 集體行動效率、制度效率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
一 集體行動效率
二 制度效率
三 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的作用路徑
第三節(jié) 社會資本與集體行動效率提升
一 集體行動效率提升途徑
二 社會資本與集體行動效率提升途徑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提升
第五節(jié) 案例分析: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效率
一 安徽省桐城市F村村民自主修路緣起
二 F村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農民自主修路成本與農民自主修路效率
小結
第八章 基于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的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概念界定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的必要性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型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
一 拓展的鄉(xiāng)村社會網絡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
二 重構的鄉(xiāng)村社會規(guī)范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
三 現(xiàn)代鄉(xiāng)村社會信任與農民自主供給制度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途徑分析
一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途徑理論分析
二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安徽省的個案分析
小結
第九章 研究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一 研究結論
二 政策建議
三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鄉(xiāng)村社會資本與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供給制度研究》:
。ㄈ┲贫茸冞w阻力
制度變遷阻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于不斷變化的生活實踐,制度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二是相對于不確定的社會生活來說,制度具有確定性,它構成社會生活不斷變化的框架與結構。三是相對于靈活多樣的生活實踐來說,制度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和公共性,這是制度作為公共規(guī)則約束和激勵多樣化生活實踐所必需的。
二 我國農村制度變遷
學界大抵從農村制度變遷的立足點、變遷方式和變遷趨向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農村制度變遷。一是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環(huán)境是農村制度變遷的立足點。溫鐵軍指出,“我國農村任何過去的、現(xiàn)在的、將來的制度安排,其實都不過是宏觀環(huán)境制約和要素結構變化的結果”。中國農村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基本模式,既不可能是外生變量決定的,也不可能移植外國的,因此,對于我國農村問題的認識只能從腳下這塊熱土出發(fā),進行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任何制度安排都是宏觀條件約束的結果。
二是我國農村制度變遷方式。陳天祥認為,“中國的制度變遷是政府主導型和漸進式的制度變遷”。政府主導主要表現(xiàn)在由政府設置制度變遷的基本路向和準則、實施制度供給、限制微觀主體的制度創(chuàng)新活動和促進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發(fā)生。而漸進性則主要表現(xiàn)在從增量改革逐漸向存量改革過渡、從局部改革逐漸到整體性推進和先易后難的變遷進程
……